美組建無人艦隊 發展不順

/

/

美軍正急於建立能成群作戰的空中與海上無人機。圖為在科羅納多海軍基地,無人艇戰隊的「全球自主偵察艇」在進行遠端操作。上二圖為無人艦「USX-1挑戰者號」公開亮相。路透社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美國海軍打造自主無人艦艇艦隊的計劃,近期在加州測試中接連出現事故。一艘無人艇因軟件故障停擺,另一艘則意外撞上並翻越其甲板,最後墜回海中。這凸顯五角大樓推動自主艦艇項目的挑戰甚巨。

路透社報道,美國海軍上個月在加州外海進行的測試,原本用來展示五角大樓頂尖的自主海上無人艦艇,卻有一艘艦艇意外故障。當官員緊急處理軟件故障時,另一艘無人艦艇直接撞上故障艦艇右舷,衝過甲板後再墜入水中。

根據十多名熟悉該計劃的人士透露,這起先前未曾報道的事件,涉及由美國國防科技競爭對手薩羅尼克公司(Saronic)和黑海科技公司(BlackSea Technologies)所建造的兩艘船,也是五角大樓推動自主艦隊建置過程中,近期發生一連串挫折之一。幾周前的另一場測試中,一艘黑海科技公司的無人艇在被拖行時突然加速,導致支援艇翻覆,艦長落水,所幸未受傷。

根據一名直接了解此事、但因敏感資訊要求匿名的人士說,這兩起事件都源自軟件故障與人為錯誤,同時也包括船上系統與外部自主軟件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美國海軍、薩羅尼克公司與黑海科技公司均拒絕置評。

專家指出,美軍必須調整戰術以更清楚界定系統的能力與限制。相比之下,烏克蘭研發的海上無人機多為遙控操作,造價約25萬美元,能搭載武器與爆炸物,用於自殺式攻擊,已有效削弱俄羅斯黑海艦隊。美方則試圖打造價值數百萬美元、能自主行動的艦艇,難度更高。

為加快發展,美國國防部在2023年啟動「複製者計劃」(Replicator),編列10億美元,用於採購數千架空中與海上無人機及相關軟件。首批系統預計本月公布。

海軍已投入至少1.6億美元支持黑海科技公司,每月量產數十艘「全球自主偵察艇」(GARC)。薩羅尼克公司則在矽谷創投支持下估值達40億美元,雖尚未宣布大型合約,但已有逾2000萬美元原型協議。

美國海軍作戰部代理部長基爾比(Jim Kilby)今年6月視察BlackSea工廠時表示,這些系統將在未來海戰中扮演關鍵角色,能延伸艦隊範圍、提升態勢感知與作戰效能。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也將無人艦艇列為軍事優先項目,上月通過的「大而美法案」更編列近50億美元資金推動海上自主系統。不過,計劃在新政府下仍面臨質疑。

海軍無人與小型作戰艦艇項目辦公室(PEO USC)近期因一連串挫折遭到審查,未來可能被重組甚至關閉。

兩個月前,海軍已因「領導信任危機」撤換該單位負責人史密斯少將。與此同時,國防創新單位(DIU)已無限期暫停與防務承包商L3Harris(LHX-US)的合約,價值近2000萬美元。該公司提供部分無人艇的自主操控軟件。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副國防部長顧問費因伯格上月會議中直接質疑海軍無人艦艇的效能與成本效益,對部分成果表示不滿。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海軍正試圖在短時間內改造傳統造艦體制,並推動更大規模的無人潛艇與貨運艦項目。專家提醒,若軟件安全、成本控制與指揮鏈協調問題無法解決,美軍距離真正形成有效的「無人艦隊」仍有很長路要走。本報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