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集團(1810)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表現亮眼,總收入達116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0.5%,創歷史新高;經調整淨利潤更錄得108億元,大幅增長75.4%,反映集團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成為最大增長動力,業務分部收入達213億元,按年急升233.9%,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公司將堅定完成年初制訂的「全年35萬台交付」目標,當前重心仍是全力推進訂單交付。
電動車業務躍增長引擎 毛利率顯著改善
期內汽車交付量達8.13萬輛,較去年同期2.73萬輛增長197.7%。汽車均價(SP)達25.4萬元,若含稅則升至28.7萬元,該價位在中國市場屬於中高端水平。值得關注的是,汽車業務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5.4%大幅改善至26.4%,業務分部經營虧損亦收窄至3億元。截至6月底,集團已在全國92個城市設立335家汽車銷售門店,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
手機收入微跌2% 盧偉冰:目標3至5年躋身「兩億台俱樂部」
「傳統手機與AIoT業務」分部收入錄得947億元,按年增長14.8%,惟增速明顯放緩。其中智能手機收入為455億元,按年下跌2.1%,主要受平均銷售單價(ASP)下降所拖累。
手機業務毛利率持續受壓,由去年同期的12.1%降至11.5%,主要由於境外市場定價較低的Redmi系列機型佔比提升,拉低整體平均售價,ASP從1103.5元降至1073.2元。集團指出,利潤率下滑主要受境外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內地618促銷活動影響。
盧偉冰坦言,今年手機大盤表現確實與全行業預期差距明顯,原本以為會有個位數增長,實際卻幾乎持平。但他也強調,集團手機業務遠未觸及增長天花板,未來3至5年目標進入全球年銷量「2億台俱樂部」,與蘋果、三星形成第一梯隊。他稱,行業將分化為三檔格局,分別為2億台、1億台及5000萬台,小米將堅持規模增長與高端化並重策略,推動產品結構優化。
大家電業務量價齊升 啟動「出海元年」攻高端市場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表現亮眼,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44.7%,創歷史新高。其中空調出貨量達540萬台,按年增60%,平均售價更提升近10%,實現「量價齊升」。
小米今年啟動「大家電出海元年」,上半年已進軍東南亞及歐洲市場,第三季度將拓展至非洲及拉美。盧偉冰強調,出海不以低端產品競爭,堅持以中高端產品對標三星、LG等國際品牌,目標2026年海外出貨量突破百萬台。
全球月活用戶達7.3億 研發開支增41%創新高
小米用戶生態規模持續擴大,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7.31億,按年增長8.2%;AIoT平台連接設備數增至9.89億台,按年上升20.3%。其中,擁有5件或以上連接設備的用戶數突破2050萬,按年增長26.8%,反映用戶黏性進一步提升。
集團同時加大研發投入,第二季度研發開支達78億元,按年大增41.2%。截至6月底,研發人員數量增至22,641人,創歷史新高。關於芯片,盧偉冰表示,該業務核心價值在構建「芯片級平台能力」,預計未來2至3年將有更多成果落地。幫我出一個大標題,和幾個小標題謝謝,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