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偵測詐騙能力顯著提升 金管局:平均損失減少36%至75萬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今日(19日)在金融業反洗黑錢研討會上表示,在金管局要求銀行加強防騙偵測和管控措施後,今年上半年銀行偵測發現的詐騙宗數,按年增幅超過兩倍;每宗詐騙案件的平均損失金額下降36%至75萬港元。

金管局去年12月要求銀行針對授權支付騙案建立動態詐騙交易監控系統,實時偵測可疑交易並向客戶作出警示;今年4月向銀行提供進一步指引,詳細列明銀行保障客戶及打擊傀儡戶口的良好做法,要求銀行更全面使用警方防騙視伏器的數據,提前識別傀儡帳戶網絡,及時向客戶提示相關風險。

上半年銀行偵測發現詐騙1811宗

阮國恒指出,在以上措施推出後,銀行偵測發現的詐騙宗數由2024年上半年的571宗,大幅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1宗,增幅超過兩倍。銀行偵測個案佔整體的比例也從2.9%上升至8.7%。

同時,由於銀行能夠提早介入,每宗詐騙案件的平均損失金額已從2024年的117萬港元下降36%至2025年的75萬港元。

阮國恒指出,金管局正從四個層面構建防騙及反洗黑錢生態圈。銀行層面,去年12月已要求銀行建立動態詐騙交易監控系統,今年4月更進一步提供指引,要求銀行更全面使用警方防騙視伏器的數據,提前識別傀儡帳戶網絡。

在銀行之間,促進銀行間訊息交換,完善詐騙相關的數據資料庫。相關法例修訂已於6月獲立法會通過,金管局將爭取在年底前落實措施。初期目標是讓現有10家參與FINEST(銀行間訊息交換平台)的銀行先過渡至新機制,之後擴展至所有零售銀行。

銀行與客戶之間,已推出「智安存」保護措施,目前已有14家零售銀行(包括實體及數字銀行)暫行推出。同時今年4月公布的「網銀安全ABC」措施包括:(A)要求銀行採用手機應用程式認證替代傳統短訊一次性密碼;(B)容許客戶選擇停用某些高風險的網上銀行功能;以及(C)取消可疑轉帳。大部分零售銀行已在第二季推出「Cancel可疑轉帳」功能。

客戶層面方面,與銀行業界和警方合作進行宣傳教育,如「嗱喳蕉」廣告提醒市民「撳LINK中『蕉』」。金管局亦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宣傳,包括向外籍家庭傭工宣導防騙知識,並計劃在開學季深入大學校園加強防騙宣傳。

加強跨行業及國際合作

阮國恒強調,防詐騙和反洗黑錢工作需要所有持份者通力合作。金管局和其他金融監管機構於今年7月推出的《保障消費者防詐騙約章3.0》,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和電訊行業的跨行業合作。同時,隨著跨境活動頻繁及數碼詐騙威脅上升,國際合作也變得日益重要。金管局正積極探討與區內其他監管機構加強溝通和合作,交流最新詐騙手法及打擊措施。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