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令下 農田發出無聲悲鳴

加利福尼亞州的盛夏陽光下,成熟的草莓與甜椒在枝頭等待採摘。然而這片富饒土地的主人卻陷入絕望,70%的工人都走了,70%的農作物沒人採摘,一天之內就可能爛在地\xf9堙C

這不是個別現象。在加州——這個生產全美三分之一蔬菜、四分之三水果與堅果的農業心臟地帶,一場由移民政策引發的用工荒正席捲農場。一片草莓田的工人從300人銳減至80人;另一處農田的打工者從80人跌至17人。驅逐非法移民的雷厲行動撞上了農作物成熟的關鍵窗口期,食品供應鏈暴露出脆弱一環。

美國農業對移民勞動力的依賴,是一個長期存在卻被刻意迴避的現實。共和黨經濟學家道格拉斯.霍爾茨的數據揭示了一個關鍵事實:約80%的農場工人出生在國外,其中近半數沒有合法身分。這些工人承擔著一般人不願問津的高強度季節性勞作,從破曉時分的蔬果採摘,到烈日下的田間管理。

如今,嚴苛的移民搜捕已引發群體性恐懼。一名在美工作了30年的54歲農工坦言:「我們早上醒來都很害怕,現在無論甚麼原因被捕,都會被驅逐出境。」即使擁有合法身分的工人,也在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製造的「寒意」中選擇遠離農田。

特朗普發起的大規模驅逐行動,本質上是一場政治承諾的兌現。然而,當政策落地,其經濟代價也在迅速顯現。農作物成熟期極短,甜椒如果兩三天不采便會曬傷賣不出去,一方面農場收入驟減,另一方面食品供應出現缺口。經濟學家預警,勞動力短缺將推高食品價格。澳洲國立大學通過模型測算預計,若驅逐750萬工人,美國GDP或下降7.4%,跟著就是通脹飆升。

非法移民每年貢獻近千億美元稅款,其大規模撤離將衝擊財政,同時削弱農業州經濟活力。諷刺的是,特朗普本人也不得不承認現實。他在Truth Social上坦言,搜捕帶走了農場「非常優秀的長期工人」,而「這些工作幾乎無法被取代」。

面對農業界的強烈反彈,政府被迫按下「暫停鍵」。上月中旬,ICE突然指令執法人員暫停針對農業、酒店和餐館行業的突襲行動。特朗普提出向農民發放「臨時通行證」以緩解用工荒,允許部分工人「補齊納稅」後繼續勞作。

然而,這些修補措施難掩根本上的矛盾。美國本土工人與移民在職業路徑上分化明顯,前者難以填補後者撤離的崗位。H-2A農業季工簽證雖逐年擴容,但91%依賴墨西哥勞工的體系,仍面臨結構性剝削爭議與政策不確定性。

今年前四個月,77.3萬非法移民「自願離境」,導致建築業、服務業與農業出現普遍薪資上漲與工期延誤。美國農業正站在自動化轉型與移民政策重構的十字路口,即便短期政策搖擺,也無法化解現有矛盾。若排斥移民勞動力,需承受食品價格上漲與產業外移;若持續依賴,則須構建合法化、受保護的用工體系。

政治口號撞上經濟現實,農田\xf9堛瘧磢G成了最刺眼的抗議。政府如果不能正視移民勞動力在農業生態中的不可替代性,所謂「保護農民」的承諾,終將淪為加速農業衰落的鐮刀。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