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盛頓郵報》社論: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特朗普與輝達的秘密協議,令企業對政府的依賴加深。
黃仁勳上週三在橢圓辦公室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達成的協議,或許對輝達股東有利,但對美國而言卻是壞消息。
黃仁勳承諾將銷售部分人工智能晶片給中國所得收益的15%支付給美國政府後,特朗普隨即致電商務部長魯特尼克,指示他發放必要的出口許可,讓輝達得以恢復特朗普於四月叫停的有利業務線。
輝達市值近4.5兆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當然期望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擴大業務帶來豐厚利潤。(超微(AMD)也同意了相同協議。)這也有助於特朗普與北京的貿易談判。美國需要中國出口的重要礦產,中國也需要美國製造的晶片,雙方正努力減少彼此依賴,但這過程恐需數年。
特朗普希望增加政府收入,無可厚非,畢竟政府支出遠高於收入,但這似乎並非他要求輝達與超微支付出口許可費的主要動機。
美國憲法明文禁止出口稅,這讓協議是否合法成疑,儘管輝達與超微都沒有理由在法庭挑戰。若單為了增稅,特朗普可以向國會申請修訂稅法。
政府之前阻止晶片出口至中國,主要是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明顯地,從晶片商收取額外數十億元稅收,並不能減輕先進技術外流的風險。特朗普的做法反而損害美國在國際上實施出口管制的信譽。(輝達表示會遵守政府規定,特朗普支持者則稱被允許銷售的H20晶片並非頂級產品。)
特朗普與輝達的祕密協議,實質上是政府不當介入美國經濟的例子。已經傳出只要企業行政總裁願意向總統「獻殷勤」,就能免除可能傷害其業務的政策限制。企業因此加深對政府與特朗普個人的依賴。
同樣例子包括英特爾行政總裁李培斯坦(Lip Bu-Tan)在特朗普批評他對中國過於親近,要求辭職後,飛赴白宮力爭保住職位。英特爾在拜登任內透過產業政策獲得數十億聯邦補助,現在卻必須和新任白宮主人搞好關係。
類似情況還有,特朗普曾以允許日本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為條件,取得聯邦政府的「金股」。同一天,輝達黃仁勳會見特朗普,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也向總統獻上鑲24K金底座的玻璃碟,並宣布蘋果將在美國製造業投資一千億元。這使蘋果免受特朗普新宣布的半導體關稅影響。
此外,特朗普與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議時,也會要求「簽約獎金」,包括大規模投資承諾,並保證能參與資金分配決策。
企業領袖對特朗普的批評明顯較第一任期時緘默,因為擔心不獲青睞會遭報復。大企業與總統直接協商特別利益,往往犧牲了無力負擔頂級遊說團體的小企業,形成競爭門檻。
將這種新經濟秩序等同於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有些誇張,但兩者有相似之處。美國政府過去確實曾在戰時介入私人企業,也曾在金融危機時救助企業,拜登時期用政府資金促使企業優待工會及少數族裔,但只有特朗普將這種「表演」變成美國經商的日常常態。現在這扇門一旦打開,未來民主黨總統可能會更激進推動意識形態。任何對現況感到滿意的行政總裁都該記得,下一任政府可能讓他們失寵。
政府從未擅長分配私人資本,也不該決定市場贏家與輸家。試圖如此,只會令企業過度依賴白宮,並削弱美國經濟活力。
《華盛頓郵報》編輯委員會意見
編輯社論代表《華盛頓郵報》整體立場,經過意見版委員會討論形成,獨立於新聞部門。
以上翻譯內容取自《華盛頓郵報》之公開報導,僅為華語讀者提供主流媒體之新聞論述、社會輿論及文化觀點等參考。其所載立場與觀點,並不代表星島日報、星島中文電台及編輯本人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