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英特爾執行長辭職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遭特朗普總統點名辭職。美聯社

本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週四(7日)呼籲英特爾(Intel)執行長辭職,指控其過去與中國關係密切,引發市場震盪,英特爾股價當日下跌超過3%。這是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大廠面臨的最新挑戰。

「英特爾執行長存在嚴重利益衝突,必須立刻辭職。這個問題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特朗普週四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

《華爾街日報》報道,白宮一位官員指出,總統致力於確保尖端產業的領導者能獲得美國民眾信任。

特朗普此番言論被認為是針對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過去在中國的商業往來。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本週稍早致函英特爾董事會,質疑陳立武的對中關係,多位參議員也跟進呼籲陳應下台。

這項來自華府的政治壓力出現在陳立武上任約五個月之際,原本他是為了重振英特爾而接掌執行長職務,如今面臨更大挑戰。

市場研究機構Futurum Group的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王瑞(Ray Wang)指出:「這絕對是英特爾與白宮及整個美國政府關係上的危機時刻。這種動盪只會讓情況更糟。」

英特爾則發聲明回應,表示公司與陳立武「堅定致力於促進美國國家與經濟安全利益,並大力投資以配合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也期待與政府持續對話。

總統直接要求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領導人辭職實屬罕見,尤其是在共和黨政府下。傳統上,共和黨較為親商,支持小政府,但近年來特朗普及其盟友已多次打破這些慣例。

分析人士指出,此事凸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對企業領袖施加壓力,以達成他期望的政策目標。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總統研究中心主任博斯(Meena Bose)表示:「這至少是不同尋常,甚至可能史無前例。」她指出,歷史上如民主黨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曾因應勞資協議或關鍵產業危機,強行接管公司,但在非戰爭時期幾乎沒有出現此類情況。

柯頓週二致公開信給英特爾董事會,質疑陳立武與中國政府的聯繫,包括與中國軍方的關係以及在其他半導體公司的投資。

目前英特爾正獲得數十億美元聯邦資金,以推動在俄亥俄州的晶片生產,因此備受國會議員監督。

柯頓寫道:「英特爾有責任妥善運用美國納稅人的資金,並遵守相關的安全規範。」

對於柯頓的質疑,英特爾為陳立武辯護,否認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陳立武出生於馬來西亞,後來成為美國公民。今年3月接任執行長,原本寄望能透過削減成本與改善業績來扭轉公司頹勢。

然而,作為一名前創投家,陳立武曾投資多家中國科技公司,這段背景也引起國會議員關注。

柯頓在信中指出,陳曾長期擔任矽谷軟體公司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執行長,該公司近期因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向中國國防科技大學銷售產品,遭罰款1.4億美元。

柯頓與其他國安派人士擔憂,任何先進的美國科技一旦流入中國,最終可能被用於增強其軍事實力。儘管如此,今年部分時間,這類擔憂被特朗普對美國科技公司(如英偉達Nvidia)拓展全球市場的意願所壓制。

部分共和黨人也批評特朗普對科技業過於寬容,容許其與中國進行大量商業往來。

英特爾目前已延後其俄亥俄州擴建計畫,原因包括在人工智慧競賽中落後於對手,以及自身財務狀況不佳。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莫雷諾(Bernie Moreno)在社群媒體上指控英特爾未履行對俄亥俄州的承諾,呼籲州政府展開詐欺調查,並要求陳立武辭職。佛羅里達州參議員斯考特(Rick Scott)與印第安納州參議員班克斯(Jim Banks)也表達相似立場。

知情人士指出,部分特朗普政府官員對英特爾近來的表現感到不滿,並質疑是否應繼續與該公司合作。

英特爾曾是全球最受尊崇的企業之一,然而多年來策略失誤與競爭對手技術超前,導致其處境日益艱難。自去年初以來,公司股價已下跌約六成。特朗普一向對不支持其政策的企業執行長抱持批評態度。週三,他宣布對部分在美國投資的科技企業免除新的半導體關稅,並讚揚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等他所欣賞的業界領袖。

分析人士指出,英特爾財務狀況緊張,難以像競爭對手那樣擴大投資,這對其未來發展構成障礙。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