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6日表示,將對進口半導體與芯片課徵100%關稅,但那些已在美國建廠或承諾設廠的企業則不在此列。對於未履行建廠承諾的企業,特朗普釋出警告,指若證實未依約投資,將回溯補稅。他稱這項政策最快將於下周實施,目的是推動更多企業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
特朗普強調:「我們將對芯片和半導體課徵非常高的關稅。但對蘋果這樣的公司來說,好消息是,如果你在美國生產,或者已經承諾在美國生產,毫無疑問,就不會被徵收關稅。換句話說,我們將對芯片和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稅。但如果你在美國生產,則無需繳納關稅。」
針對部分企業可能未履行建廠承諾,特朗普也警告將回溯補稅。他強調:「我們會累計應繳稅額,日後補徵,那是一定會收的。」他補充稱,包括英特爾等芯片公司過去將產線外移至台灣,如今他相信這些企業正迅速回流。特朗普此舉被外界視為強化製造業競爭力,並降低對境外供應鏈依賴的重要舉措。不過,有關芯片關稅計劃的具體細節,例如一家公司需要在美國進行多少製造才能獲得關稅豁免資格,目前尚不清楚。
隨著特朗普政府強化半導體供應鏈本地化,多家國際芯片大廠已紛紛宣布擴大在美國的製造布局。台積電、英偉達、格芯及德州儀器近期相繼宣布大規模投資計劃,合計金額高達數千億美元,展現對美國芯片產業長期發展的信心。特朗普日前透露,台積電計劃在亞利桑那州投資高達3000億美元,建造全球規模最大的晶圓廠,遠高於先前對外宣布的1650億美元投資額,引起市場熱議。英偉達則在4月表示,計劃於未來四年在美國投入5000億美元,用於打造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晶圓代工廠格芯6月宣布,將斥資160億美元,擴建位於紐約與佛蒙特州的半導體製造設施。
此外,德州儀器也在6月公布,將對美國七座芯片廠追加投資600億美元。該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蘋果、福特、英偉達以及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等。此波投資潮顯示,美國正逐步成為全球半導體產能的重要據點之一,科技巨擘也積極搶佔在地供應鏈的先機。《紐約時報》報道指,特朗普針對進口半導體與芯片的限制性條款,對消費者與企業來說也許是好消息,有助於避免電子產品與工具價格上漲,但豁免條款讓一些國安專家感到擔憂,他們認為這樣反而讓美國更難擺脫對高階芯片的依賴。
芯片幾乎是所有含有開關裝置產品的核心部件,但目前多集中於亞洲生產。疫情期間芯片短缺後,美國政府開始致力降低對境外工廠的依賴。一位白宮官員在討論此事時表示,更多細節將會在正式公告中說明,「但他(特朗普)明確傳達的重點是,這些關稅將會採取有彈性且分階段的方式,以將製造業移回美國,同時盡量減少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半導體業者分析指,這是特朗普的組合拳,透過加徵高額關稅迫使半導體製造回流,藉由掌握至少一半的半先進製成產能,確保美國在AI世代仍有霸主地位。廠務業者認為,美國半導體晶圓製造廠的總建設和運營成本,歷來較亞洲高出30-50%,若以此為基準,稅率不低於50%才會有赴美設廠的誘因、100%就有不得不去的壓力。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