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波士頓華人前進會(CPA)舉辦一系列兼具教育與社區參與意義的活動,從「自由之路」導覽到工人聚餐會,再到菲利普廣場設計方案揭曉,活動內容不僅豐富多元,更加深了居民對歷史、政治及社區發展的認識與連結。
為推動公民參與並加深對美國歷史的理解,華人前進會特別舉辦一場「自由之路」導賞活動。這條全長2.5英里的步行路線連結16個重要歷史地點,見證美國革命與建國的關鍵時刻。隨著美國建國250周年即將來臨,這場導覽活動吸引38名社區成員參與,大家在專業講解中體會歷史與現實的交織。
前進會創始人李素影(Suzanne Lee)以其獨到的視角,將歷史背景與當下政治形勢緊密結合。許多參與者表示,這次活動徹底改變他們對日常生活環境的看法。一位在波士頓生活29年的居民分享說:「我每天都路過這些地方,卻從來不知道這裡的歷史。現在我終於知道《獨立宣言》是在哪裡被宣讀的了。」這場活動不僅讓居民收穫知識,也激發了更多人投入社區倡議的熱情。
工人聚餐:移民政策深度對話
除歷史導覽,華人前進會的每月工人聚餐會也如期舉行。活動中,參與者針對當前美國緊張的移民氛圍展開熱烈討論。一名酒店工會會員指出,因為移民政策收緊及簽證限制,導致遊客減少,酒店業務下滑並開始裁員,無工會的酒店工人首當其衝。
前進會職員進一步分析,美國政府將移民拘留外判給私人公司,這些企業仰賴「多關人」來賺取政府按人頭支付的日費,使得拘留中心成為逐利工具。由於私人拘留中心往往壓縮成本、條件惡劣,甚至曾出現關押兒童與家庭的爭議,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前進會強調,移民不應淪為牟利工具,拘留應是最後手段,社會必須尊重基本人權。
菲利普廣場設計方案揭曉
此外,菲利普廣場的設計方案日前正式揭曉。過去一年多,華人前進會組織多場公眾會議,聽取居民意見,集思廣益,最終完成充分體現華人文化與社區精神的設計方案。揭曉現場,廣場地板展示近200年來的歷史變遷圖,吸引居民駐足討論,許多人感慨華人先輩為社區打下的基礎,並表示要延續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活動最後,設計團隊與居民齊聲高唱「團結就是力量」,展現守護華埠、推動社區發展的決心。
波士頓華人前進會成立於1977年,是一家立足於波士頓唐人街的非營利社區組織。該會長期致力推動工人權益、移民權益、社區發展及青年培力,並以教育與行動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亞裔及其他移民社群發聲。多年來,前進會在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善工人勞動條件及推動社區規劃參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新英格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社區組織之一。
歷史連結未來 行動不停歇
華人前進會主任陳玉珍(Karen Chen)是波士頓社區運動的核心推手之一。自2000年代初加入前進會以來,她一直積極倡導工人權益、反對房屋被迫遷及推動移民改革。陳玉珍深信,唯有讓居民參與決策過程,社區才能真正獲得長遠發展。在她的領導下,前進會不僅擴展基層組織的力量,也讓更多移民家庭認識到自身的權益並勇於爭取。
從歷史導賞到政策討論,再到社區建設,華人前進會透過一系列夏季活動,讓居民在學習與交流中強化公民意識,並以實際行動推動社區進步。前進會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結合歷史、力量與人民的活動,為唐人街的繁榮與居民的團結貢獻力量。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李素影給會員們講解「自由之路」的歷史。 前進會提供

社工鄺寶蓮(左一)等展示菲利普廣場的設計圖。

每月工人聚會中探討移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