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熱,在廣東順德大爆發,病例超過4000宗,深圳26日更出現首宗案例。雖然疫情尚未有重症或死亡病例,但港人也要嚴陣以待,內地有專家提醒,基孔肯雅熱有些病徵,易與一些常見的疾病混淆,需要清楚區分當中差異。
順德是基孔肯雅熱的重災區,當局正大力滅蚊。新華社
相關新聞:基孔肯雅熱|深圳首現確診病例 廣東12城增至4824宗 哪兒最高危?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徵主要有發燒、關節劇痛、皮疹、肌肉疼痛、頭痛、噁心及疲倦等。
多數人病情輕微,可以在1至2週內自行痊癒,但少數人可能會出現慢性關節疼痛,痛楚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陳志海提醒,基孔肯雅熱引起的關節痛,有別普通的關節痛,患者需要小心區分。
相關新聞:基孔肯雅熱|順德確診者親述中招多難受:發燒、關節痛、紅疹勁痕癢
陳志海指,一般人的關節痛,往往是在膝蓋或腰背等位置,但由基孔肯雅熱造成的關節痛,則是在手腕或足踝位置。
他指,若民眾突然在上述部位出現關節痛情況,便要小心是患上基孔肯雅熱,不要以為是一般關節痛或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