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談判再登場 或為「特習會」可能性提供線索

中美高級貿易官員週一展開新一輪談判,旨在緩解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緊張局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瑞典總理辦公室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貝森特表示,會談很可能促成當前關稅水平的延長。但在今年稍早的邊緣政策後,市場和商界將密切審視其他可能的結果,以尋找關係和解的跡象。

瑞典首相歡迎美國財長貝特森蒞臨。美聯社

《美聯社》報道,分析人士稱,此次會談可能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稍晚可能舉行的會晤鋪路。

議程上的其他議題包括: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准入問題、中國在美投資、中國製造並流入美國消費市場的芬太尼成分、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以及美國限制西方技術(如驅動人工智慧系統的晶片)出口的措施。週一的會談在進行近五個小時後結束,並訂於週二上午復會。

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特朗普的團隊將面臨一個「龐大而自信、且非常願意對美國利益進行報復的夥伴」所帶來的挑戰。她說,延長關稅稅率「應該是輕而易舉的部分」,並警告說,自特朗普第一屆政府以來,北京方面已經吸取了教訓,「這次不會接受片面的協議」。她說:「北京方面準備更充分,並且至少會堅持要求美國在科技出口管制方面有所行動——這對華盛頓來說是個難題。」她補充說,在任何「習特會」登場前,還會有許多對話。卡特勒說:「成功遠非必然。有許多潛在的隱患可能會破壞這個準備過程。」

此次美中貿易談判是今年的第三次。近四個月前,特朗普提出全面的關稅提案,包括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進口稅,顛覆了全球貿易。中國則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達125%的關稅作為報復,導致全球金融市場一度陷入混亂。

繼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類似會談後,此次斯德哥爾摩會議旨在將這些關稅的90天休戰期延長。在休戰期間,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已降至30%,而中國對美國產品的關稅則設定為10%。

剛剛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的特朗普政府,希望減少去年總計904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其中包括與中國近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中國商務部上週表示,此次「磋商」將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提出共同關切。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