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美國高級貿易官員週一抵達斯德哥爾摩,舉行新一輪會談,旨在緩解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緊張局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瑞典首相辦公室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談,貝森特表示,此次會談可能會導致延長目前的關稅水準。
總理烏爾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迎接了何超瓊,隨後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也分別前往迎接,兩支車隊分別乘坐不同的車隊抵達。
分析人士表示,貝森特和何超瓊主導的會談可能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稍後的會晤奠定基礎,以鞏固近期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
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此類談判。近四個月前,特朗普以全面關稅提案顛覆了全球貿易,其中包括將中國商品的進口稅飆升至145%。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暫時陷入混亂。
繼近幾個月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類似會談之後,斯德哥爾摩會議將延長90天的關稅暫停期。在此期間,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已降至30%,中國對美國產品徵收10%的關稅。
特朗普政府剛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希望減少去年整體貿易逆差 9,040 億美元,其中僅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就接近 3,000 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上週表示,「磋商」將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提出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
週五,特朗普告訴記者,「我們與中國達成了協議的框架」。就在兩天前,貝森特告訴MSNBC,雙方已達成「現狀」。如果不延長暫停期,兩國的關稅水準可能會迅速回升至懲罰性高點。
儘管中方並未透露其在斯德哥爾摩峰會上的具體目標,但貝森特表示,情況已經穩定下來,中美兩國可以開始尋求兩國經濟之間的長期平衡。
自從中國大約二十年前加入全球貿易體係以來,美國多年來一直試圖向北京的各級領導人施壓,鼓勵中國擴大消費,並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製造的商品爭取更多的市場准入。
分析人士稱,兩國關係中的其他癥結包括中國產能過剩(中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芬太尼製造商),以及對北京是否採取足夠措施管控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品的擔憂。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肖恩·斯坦表示,斯德哥爾摩峰會可能是兩國政府第一次真正有機會解決結構性改革問題,包括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准入問題。
企業在斯德哥爾摩峰會上尋求的,很大程度上是「氛圍」——雙方如何描述這次會談。他們還會尋找有關可能舉行領導人峰會的線索,因為任何真正的協議都取決於兩國總統的會晤,他說。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計畫主任孫雲表示,在斯德哥爾摩,北京可能會要求取消特朗普今年稍早徵收的20%芬太尼相關關稅。
貝森特也表示,斯德哥爾摩會談可能會討論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問題。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