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盟達成15%關稅協議!美國消費者與德國車廠成最大輸家?

美國與歐盟近日在蘇格蘭會談後,達成一項被譽為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協議框架。儘管具體細節尚待釐清,但據BBC報道,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公布的初步內容,已揭示了這場跨大西洋貿易重塑中的潛在贏家與輸家,並在國際間引發廣泛討論。

協議的核心內容是美國將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徵收15%的統一關稅。對特朗普而言,這項協議被視為一項重大的政治勝利。分析普遍認為,歐盟作出的讓步更大,預計將對其經濟造成衝擊。此外,美國能源業成為明確贏家,歐盟承諾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以取代對俄羅斯的依賴。美國汽車製造商也因歐盟降低其汽車進口關稅而受益。

然而,協議的負面影響同樣顯著。首當其衝的是美國消費者,他們將因歐盟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而面臨更沉重的生活成本壓力。在歐洲,協議也暴露出內部分歧。法國及匈牙利等國對協議持批評態度,認為歐盟過於屈從,損害了歐洲的團結與利益。匈牙利領導人歐爾班(Viktor Orban)更是稱特朗普「把馮德萊恩當早餐吃了(”ate von der Leyen for breakfast”)」。

德國汽車工業在此次協議中處境尷尬。儘管15%的關稅稅率低於此前威脅的水平,但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警告,這仍將使其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同樣感到失望的還有歐盟製藥業,對於藥品是否適用於較低的關稅稅率,美歐雙方說法不一,這種不確定性給期望豁免關稅的行業帶來了重大打擊。

儘管爭議不斷,該協議也為特定行業帶來利好。協議框架規定,包括飛機、飛機零部件在內的「戰略性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促進了美歐航空產業的自由貿易。市場方面也對協議的確定性給予正面反應,推動了全球股市上漲。這份協議框架的最終影響,仍有待未來更多細節的公布以及各成員國的批准。

新聞來源:BBC

封面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