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欲重振美國木材產業

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木材產業面臨國內外雙重困境。美聯社

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木材產業數十年來持續萎縮,面臨國內外雙重困境。對內,由於環保法規的限制,特別是為保護北斑點梟等物種而生的1994年《西北森林計畫》,導致國家森林的伐木量銳減,許多鋸木廠因缺乏原木而倒閉。業者認為此政策「矯枉過正」,使產業「緩慢失血」。對外,則要應對加拿大廉價木材的衝擊,美國業者指控其受政府補貼,構成不公平競爭。

為重振產業,特朗普總統提出雙管齊下的方案:一、呼籲將國家森林的木材採伐量提高25%;二、加強對加拿大木材的貿易保護,甚至考慮以國家安全為名徵收額外關稅。這些措施將疊加在已持續數十年的反傾銷及反補貼稅之上。

《華爾街日報》報道,此計畫深受伐木業者歡迎。他們認為,問題核心在於「沒有足夠的原木」,而非木材價格。他們視特朗普為罕見公開力挺木材產業的總統,並期望穩定的關稅能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刺激業者投資升級廠房。

然而,計畫的實現充滿挑戰。要大幅增加聯邦伐木量,需廢除如「無路規則」等繁瑣法規,過程耗時且可能面臨環保團體的法律訴訟。據估算,即使伐木量成功增加25%,也僅使美國木材總產量增加不到1%,對穩定全國木材價格影響甚微,但對高度依賴林業稅收的地方經濟(如學校營運)則至關重要。

貿易戰線同樣複雜。提高關稅雖能保護美國生產商,但加拿大及美國住宅建商警告,這將推高美國的住房成本。

總結而言,特朗普的振興方案為陷入困境的西北木材產業帶來希望,但其執行難度高,且需在產業復甦、環境保護與消費者成本之間取得微妙平衡。最終成效如何,仍是未定之天。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