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洽談 合建太空港

休斯頓太空港位於艾靈頓機場區域內,如今已有許多太空科技公司進駐。圖為艾靈頓機場提供的太空港效果圖。資料圖片

美國在台協會(AIT)21日發文表示,美國與台灣正洽談可能的太空港合作,未來有望透過亞軌道飛行,將台北與休斯頓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至2.5小時。AIT稱,台方考慮將屏東九棚設為太空港的發射場地,初期可能以無人貨運任務為主,未來可望發展載人飛行。

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官網介紹,商業太空運輸興起於1990年代,主要用於發射商業衛星和向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商業太空活動的興趣日益濃厚,該產業帶來新發展機遇,例如太空旅遊服務等。

隨著太空港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美國根據《2018年美國聯邦航空總署授權法案》設立太空港辦公室,職責包含制定美國太空港基礎設施的改善政策、強化太空港競爭力、支持發射及著陸場地的許可活動、替現有或新建的太空港提供技術指導,以及在全球推廣美國太空港。

目前美國總共有10多座FAA合法授權的太空港,包含SpaceX的波卡奇卡發射場及Blue Origin的西德克薩斯一號發射場。休斯頓艾靈頓機場則在2015年獲得FAA的商業太空港許可,目的在成為商業航天活動與航空公司的樞紐,並致力於太空研發、製造及測試,同時也作為教育中心,如今已有許多太空科技公司進駐。

根據休斯頓當局對於太空港的規劃,未來利用太空船搭載另一個飛行器,從地面起飛達一定高度時,讓飛行器脫離太空船,並垂直穿出大氣層,調整姿態後以自由落體方式重返地表,最後精準降落於指定機場,以休斯頓與台灣距離來說,航程將縮短為2.5小時。

由於地球噴射氣流是由西往東,傳統飛行器在回程航班普遍會需要較長時間,但太空飛行器受氣流影響較小,能減少類似問題。

休斯頓旅遊局表示,太空飛行計劃最終目的為商業使用,目前將飛行器送到太空的技術已沒問題,但若要達到載人,仍要解決人體抗力問題,初期還是可能先以空機實驗、載貨為主。

AIT表示,已與台方相關機關啟動初步交流,以評估合作的可行性;合作初期可能將以無人貨運任務為主,隨著技術成熟,未來也可望發展載人飛行。AIT原本稱台方考慮屏東九棚有潛力升級為未來的太空港,但修改後的臉書發文已無此地點。

台方科技主管機構今年3月宣布第一個火箭發射場確定落腳屏東九棚,目前正在展開實質規劃及環評作業,規劃部分現階段仍會以發射升空為主,但也保留未來擴充為太空港、提供降落服務的空間與可行性。該機構表示樂觀看待台美更多太空合作可能性,不過具體的計劃及方案有待未來進一步評估和討論。本報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