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今日(22日)討論5月時屯門一連串爆水喉事件,實政圓桌田北辰質疑政府改善方案進度緩慢,尤其針對鹹水管監測及全港智能供水壓力管理系統缺乏具體藍圖。
政府文件顯示,全港6,700公里食水管將於2027年完成安裝感測器,但未明確是否實現「實時監測」。田北辰追問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能否保證屆時突發性爆水管問題將成「歷史遺物」。甯漢豪回應稱,即使裝設新感測器,仍無法完全避免爆管,因路面車流震盪等因素可能導致突發狀況。

實政圓桌召集人、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資料圖片

5月時,屯門公路往元朗方向近兆康站爆水管。

5月時,屯門公路往元朗方向近兆康站爆水管。

5月時,屯門公路往元朗方向近兆康站爆水管。
批鹹水管改善方案欠奉
田北辰特別關注1,700公里鹹水管問題,以屯門爆渠導致商場廁所「盤滿缽滿」為例,批評現行方案僅稱需兩年研究,其間市民生活將持續受影響。甯漢豪承認鹹水管監測技術挑戰大,現於小西灣及柴灣試行「分層減壓」,但未提供全面推行時間表。田北辰要求政府公布試點結果及全面落實時程。
田北辰指出,香港水壓為新加坡兩倍,長遠需靠「智能供水壓力管理系統」減壓,但政府未提出全港智能水錶安裝藍圖。他指,甯漢豪稱2018年後新建築已強制安裝,舊區則需待四小區試驗結果,預計一年後評估「動態減壓」成效,現階段僅靠減壓閥作靜態處理。
田北辰批評政府迴避關鍵問題,要求具體承諾:「食水管兩年後有方案,鹹水管呢?智能水錶全面鋪設要幾錢、幾多年?」甯漢豪則重申需待試驗數據,承諾適時擴展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