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新冠升溫今夏恐迎高峰

公衛官員建議民眾接種疫苗。美聯社資料圖片

根據最新公共衛生數據,新冠病毒(COVID-19)正在加州捲土重來,可能標誌著預期中的夏季疫情浪潮開始出現。

聯邦疾控中心(CDC)估算,目前全美約半數州的感染率正在上升,上周五發布最新報告指出,東南部、南部及西岸超過20多個州的疫情活動正在增強,包括加州。

全國以污水監測為基礎的新冠病毒活躍程度已升至「中等」級別,高於一周前的「非常低」,顯示疫情正明顯回升。

在加州,污水監測結果已確認病毒正在擴散。負責追蹤污水中病毒的全國計劃WastewaterSCAN周一報告指出,加州受測的地點中,有95%驗出病毒蹤跡,自6月以來濃度持續上升。

研究人員在7月14日的報告中指出:「如過去幾年所見,病毒濃度在夏季可能會上升。」

根據CDC統計,上月平均每周約有150死於新冠。

《三藩市紀事報》報道指出,公共衛生專家表示,今夏確診病例回升的原因可能包括:國慶假期期間的頻繁旅遊、大型聚會如音樂會與體育賽事、高溫熱浪導致民眾待在室內時間增加,以及感染或接種疫苗已超過六個月後的免疫力下降等多項因素。

目前病毒活躍程度略低於去年同期。雖尚未出現明顯激增,但這一穩步上升趨勢與過往的季節性模式如出一轍。

污水樣本中的基因定序顯示,當前主要流行的是 LP.8.1 變異株,佔全部定序樣本的33.2%;其次為 XFG,佔24.6%。

此外,變異株 NB.1.8.1——俗稱「nimbus」,坊間另稱其為「割喉」變種,因患者常有喉嚨劇痛症狀——佔比為7.5%。雖然這變異株的暱稱聳動,但至今尚無證據顯示NB.1.8.1會導致更嚴重病情或更高住院率。

公衛官員建議民眾接種疫苗、出現症狀時進行檢測,並在高風險場所佩戴口罩。

三藩市加州大學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醫生表示,65歲以上、免疫力嚴重低下者、孕婦及兩歲以下嬰兒,應確保過去一年至少接種過一次新冠疫苗。

疾控中心上周四發表分析指出,新冠病毒如今已形成每年兩次的週期性流行,通常分別在7至9月及12月至翌年2月達到高峰。

從過往經驗來看,加州夏季疫情通常在7月中至8月下旬之間達到高峰。本報訊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