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掀起寵物領養潮,但疫後不少人因無力負擔獸醫費用以至住屋而棄養。公營的三藩市動物護理及管控局(SFACC)因接收太多棄養貓狗缺乏空間,導致局方的人道毀滅率升至2013年以來最高,且比例持續增加。
《三藩市紀事報》指出,這種情況其實在加州都有上演。獸醫診所在疫情下關閉,絕育手術停止,大量小狗繁殖。雖然疫情刺激領養潮,但如今領養狗隻比例大幅下降,特別是大狗乏人問津。
在三藩市,市內兩家分別由公營和私營的大型動物收容所之間的關係愈益緊張,使情況變得更加困難。
位於米慎區的SFACC負責照料市內所有流浪、迷失或被棄養的動物。若局方無法安排貓狗領養,就會送到位於附近、有157年歷史的非牟利組織「三藩市防虐動物協會」(San Francisco SPCA),專門在假日將小貓小狗放在聯合廣場梅西百貨櫥窗等待有心人士領養。
作為私人機構,SPCA不會接受民眾送來的寵物,且可選擇收容哪些貓狗。從1990年代起,它承諾接收SFACC任何「可領養」的貓狗,作為降低三藩市人道毀滅率。
SPCA繼續主要接收SFACC更多貓隻,尤其是較易領養的小貓。但過去10年,該組織從中谷多家收容所接收更多狗隻,因為當地需要較大,三藩市需要救援的狗隻數目比較少。
但批評者認為,此舉為三藩市帶來嚴重後果,導致能夠活著離開市立收容所的狗隻數目下降。但SPCA強調,它的重點是增加市內低收入獸醫服務,防止動物被送進收容所。對服務這些動物的最佳方法以及該拯救哪些動物的意見分歧,讓外界了解到收容所在經濟不穩時期嘗試拯救動物時所遇到的複雜難題。
SFACC執行主任唐諾休(Virginia Donohue)表示,他們需要更多人領養動物,確保所有狗隻能找到領養家庭。SPCA執行長史嘉莉(Jennifer Scarlett)也同意需要更多三藩市人領養動物,但認為三藩市更需要建立一套護理系統,從而確保有完善的領養服務。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