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蔣東強指再生能源挑戰供電穩定性 倡加強跨境電網互聯 突破核能限制

中電(002)首席執行官蔣東強在網誌撰文,指出歐洲過去數個月接連發生多宗停電事件,凸顯可再生能源對供電穩定性帶來挑戰,認為要過加強跨境的電網互聯,以改善能源組合。

歐洲多國今年停電 再生能源影響電網儲電能力

蔣東強指,今年歐洲多國停電事件,影響數千萬人生活受影響,其中有專家指出,西班牙過度依賴太陽能與風能,可能導致電力系統的「旋轉慣性」不足,相當於影響能量儲存。他解釋,大型發電機的「旋轉慣性」可在電力供需平衡出現突發波動時,發揮緩衝作用,但可再生能源及電池儲能系統接入電網一般缺乏這種特性,「換句話說,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會令電網的『旋轉慣性』減少,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米高嘉道理指中電藉AI支持業務可持續發展 去年多項舉措有成果

跨境電網互聯可優化能源組合

他表示,面對可再生能源的局限及極端天氣對供電穩定性帶來的挑戰,核能作為一種可靠、零碳的基載能源,再度受到重視,雖然地區反對聲音與法規限制窒礙新核能項目的發展,但他認為透過加強跨境的電網互聯,既可突破這些限制,也可優化能源組合。

相關新聞:中電融資「走出去」引國際追捧 多渠道多工具降外匯風險 「提升對香港藍籌企業認可」

採AI等創新科技提升電網可靠

他指出,中電還需要強化輸配電網絡,以應對電力需求日益增長,以及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及系統故障所帶來的挑戰,而創新科技中,無論是電池儲能、無人機、關鍵設施上配備的先進感應器,以及人工智能輔助的電力資產管理工具,都有助提升電網可靠性,減少供電受阻的風險。

與廣東省合作輸電網 具自我隔離功能

蔣東強表示,中電的輸電網絡穩健兼具韌力,該集團與廣東省的長期聯網設有多條專用的輸電線路,將零碳能源輸送至本地系統,這些線路具備自我隔離的功能,可在必要時暫停聯網,確保本地電網受到外部干擾時仍能獨立運作,維持可靠供電。

相關新聞:大亞灣核電基地上網電量突破1萬億度 累積輸港核電逾3200億度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