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不少老友問:「碌Sir,投資世界的資訊好混亂,大摩不停唱好港股,高盛又話對沖基金增持中概股,但睇返香港市面慘況及銀行呆壞帳,又好似相反喎。」其實,我從不參考甚麼「大行」預測,因佢哋存在太多利益衝突,可能唱好出貨,又或唱淡入貨。大家可睇返多年來佢哋嘅「預測」,有幾多次中就明白。利字當頭,全部只講對自己有利說話,商業或金融世界從來如此,容不下天真。
6大情況反映經濟越來越差
其實只要用常識判斷,都知香港幾大鑊,正在發生的包括:第一是銀行呆壞帳急升,持有的按揭物業尤其商廈及商舖市值插水,要頻頻call loan,一個壞帳循環正在向下加深。第二是政府疫情期間的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壞帳率已飆升至近16%,仍未見停止。
第三是失業率已在掉頭上升,不少大集團開始裁員,連本來最穩健的恒生銀行(011)也如是,可知裁員潮只是剛起步。第四是零售業成重災區,完全冇競爭力,將不停執笠。飲食業也如是,越開越多兩餸飯,正是行業向下流的最佳指標。
第五是過去20年不少發大達風騷物業炒家,近日紛紛棄械投降,劈到見血出貨,這現象多年未見,肯定破產潮陸續有來,而斷供物業也將不停湧出。第六是經濟情況一環扣一環,沒有一個範疇可以獨善其身,現在是溫水煮蛙式出現,痛苦期將會很長。
不少人錯覺,以為恒指由14000多點起步,至今已升了9000點,應是好景。其實成分股中升的,主要是中資科技股及港交所(388),前者與香港經濟興旺,直接關係不大,成分股內的地產股,根本並未受惠。
零售及商貿物業股宜沽出
小弟判斷,或是國策,或是有人炒減息,又或有避險資金暫時湧港,才出現突然「水浸」。
大家正好利用這個時機,將手頭股票尤其涉及零售及商貿物業的,坐一轉「升市順風車」沽之,因種種跡象顯示,香港經濟已進入一個漫長的痛苦期,很難突然出現光明前景。
若你發覺有的話,勞煩點醒小弟。
資深傳媒人 曾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