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海關年中起為4500名軍裝人員更換新制服 陳子達:具備三大優點 美觀、威嚴、全天候 

【海關/軍裝人員/新制服/陳子達】海關將於今年年中陸續為4500名軍裝人員更換全新制服,旅檢人員將換上白色裇衫及墨綠色長褲,再配以一件藍綠雙色短身風褸。海關關長陳子達表示,新制服具備三大優點,第一是美觀,能代表香港的形象、第二是彰顯執法部門的威嚴;第三是全天候設計,不再分冬夏季,質料高度透氣,十分適合香港的天氣,同事們試穿後,都大讚新制服舒適。

陳子達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舊制服已沿用超過30年,是適當時候更換。在選擇顏色方面,陳表示,綠色是海關的標誌顏色,代表欣欣向榮的氣象,予人十分舒適的感覺,「尤其是當國際旅客來到香港,第一個印象就是過關時見到的海關人員,故同事們身上穿着的制服,必須美觀、醒目、大方;同時亦要有威嚴,因為我們是執法人員,要予人嚴肅感 ,故當海關決定更換新制服時,我和設計師詳談了制服設計的理念。

質料大大提升 高透氣度及耐磨

海關年中陸續為4500名軍裝人員更換全新制服,海關關長陳子達(左二)指新制服具備三大優點。 何家豪攝
海關年中陸續為4500名軍裝人員更換全新制服,海關關長陳子達(左二)指新制服具備三大優點。 何家豪攝
海關年中陸續為4500名軍裝人員更換全新制服,海關關長陳子達(左二)指新制服具備三大優點。 何家豪攝
海關年中陸續為4500名軍裝人員更換全新制服,海關關長陳子達(左二)指新制服具備三大優點。 何家豪攝
旅檢人員將換上白色裇衫及墨綠色長褲。 何家豪攝
旅檢人員將換上白色裇衫及墨綠色長褲。 何家豪攝
  旅檢人員將換上白色裇衫及墨綠色長褲,再配以一件藍綠雙色短身風褸。 何家豪攝
旅檢人員將換上白色裇衫及墨綠色長褲,再配以一件藍綠雙色短身風褸。 何家豪攝
  負責貨檢的軍裝同事,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陸續換上全新的藍色「蛤皮」(右一)。 何家豪攝
負責貨檢的軍裝同事,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陸續換上全新的藍色「蛤皮」(右一)。 何家豪攝

至於新制服的另一大優點,就是選用了富有彈性的聚脂纖維混合棉布料,具高透氣度及耐磨等特性,比舊制服的質料大大提升。陳子達指,以往舊制服分冬夏季,有許多金屬鈕扣,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是不方便,「你每次清洗時,全部金屬鈕扣都要拆曬出嚟。」第二是香港天氣潮濕又炎熱,舊制服透氣度較低,體感温度更高。

陳子達表示,以往由冬季制服轉換夏季制服,中間總會出現一些尷尬的日子,「換咗夏季又凍翻」。而新制服則是全天候,負責旅檢的人員會穿着白色恤衫及墨綠色長褲,一年四季穿着,而藍綠雙色的短身風褸既防水,又禦寒及擋風,穿上去又醒目,更特別是側邊設有拉鍊,且有雙色及反光設計,不論安全性、方便性、功能性及美觀性均具備。

細節設計方便前線同事工作
 

 陳子達指,綠色是海關的標誌顏色,代表欣欣向榮的氣象,予人十分舒適的感覺。 何家豪攝
陳子達指,綠色是海關的標誌顏色,代表欣欣向榮的氣象,予人十分舒適的感覺。 何家豪攝
陳子達一直念念不忘有否辦法提升制服的舒適度。 何家豪攝
陳子達一直念念不忘有否辦法提升制服的舒適度。 何家豪攝

 

至於負責貨檢的軍裝同事,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陸續換上全新的藍色「蛤皮」。陳子達指,從色樣上看來,新制服好像沒有大分別,其實質料已大幅提升,既有彈性,而耐磨度及透氣度亦大大提高,且有不少細節設計,更方便前線同事工作,如膝頭蓋位有立體摺位,動作可以更靈活,衫袋設計亦較多,方便同事擺放證件,筆記簿,最重要是透氣度高,因香港天氣又熱又濕,他們的工作是驗貨,經常要搬運及踎低,加上工作環境沒有冷氣,「我以前做督察驗貨,經常大汗淋漓,一日要換一套制服」,加上工具重達十多二十磅,故一直念念不忘有否辦法提升制服的舒適度。

不再分季節 長遠可節省金錢

陳子達續謂,海關更換新制服,長遠更可節省金錢,因以往制服分為冬夏季,每人每季兩三套,未來則是一套過,分不同呎碼,「不像舊制服好蝦人着,需要度身訂造。」每名軍裝人每人會獲分發三套新制服。陳表示,新制服由本地生產商供應,招標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

 

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
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
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
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
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
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

 

另外,陳子達上任時亦提出另一個工作目標,就是人才傳承。他指出,隨着科技的發展,除加強人員培訓,亦鼓勵同事進修,若人員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可大派用場,「出面世界變得好快,尤其是科技發展,我作為首長,與整個團隊不能落伍,錯過這個發展良機,海關正正有許多應用場景,可以應用這些科技,以加強執法成效。」另外,海關近年派出多名人員到海外,目標是令海關人員可以擔任國際組織的領導職位。

陳子達表示,推動年青一代善用科技,能大幅提升海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往海關人員依靠工作經驗,懂得鑑貌辨色,而將來則是更多人具備處理數據的能力,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進行比對及統計,對海關而言,是一個最重要的發展里程碑,朝着這個方向,海關將成為高度專業化的執法機關。

派駐國際組織開拓視野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海關經常派員到內地交流及受訓。

本港海關亦一直加強與國際海關聯繫,除獲選為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副主席,陳子達表示,海關近年亦派出多名初中級同事參與國際海關組織的工作,包括自2012年起,派出一名助理監督到布魯塞爾,每次任期為兩年,此外,亦會再次派出一名助理監督到國際刑警位於里昂的總部,協調有關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另外,亦派出一名高級督察到日本東京,負責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情報聯絡中心工作,另一名高級督察則獲派駐到泰國曼谷,參與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能力建設辦公室的工作。

曾派駐海外 助理監督已晉升為助理關長

於2014年派駐到布魯塞爾世界海關組織總部的時任助理監督李建基,現已晉升成為助理關長。
於2014年派駐到布魯塞爾世界海關組織總部的時任助理監督李建基,現已晉升成為助理關長。

陳子達指出,派員到海外工作,除可擴濶他們的國際視野,「我們長遠的目標,是有海關人員可以擔任國際組織的領導職位,發展海關同事這方面的能力。」其中於2014年派駐到布魯塞爾世界海關組織總部的時任助理監督李建基,現已晉升成為助理關長,主管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副主席秘書處。

除此之外,新入職的海關督察會被安排到上海海關學院接受為期一周的訓練;另外,海關去年與國家行政學院簽訂備忘錄,提供線上線下的訓練,此外,過去亦有派員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浙江大學等學府修讀碩士課程或國家事務研習課程;另外,一名助理關長更獲安排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進修,陳子達表示,希望同事裝備好自己的能力,以應付未來發展。

配合政府節省開支 使用精兵簡化工作
 

 配合政府節省開支,海關使用精兵,簡化工作。
配合政府節省開支,海關使用精兵,簡化工作。

為配合政府3年節省部門7%開支,陳子達表示,必須朝着智慧海關方向發展,善用科技提升工作成效,另外,他上任後已成工一個工作小組,全面檢視人手編制及每一個工作流程,看是否有工作可以簡化,於25至26財政年度取消部份崗位,使用精兵「我好有信心,在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做到。」

大刀濶斧簡化 減省不必要工序

 

海關現時的編制約有7600人,陳子達表示,在不減少服務的前提下,海關會使用精兵;另外,「會研究有冇一些工作可以簡化,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唔好做,如果一些成效唔係咁好的事情,亦減少去做。」他舉例指,以往為同事撰寫的考勤報告,從前可能有6至8頁紙,現在減至2至3頁。「我大刀濶斧簡化,減省一些不必要的工序,將時間及精力放於執法及情報交換。」

隨着機場第二旅檢大樓即將啟用,陳子達表示,海關需要提供清關服務,故編制不能大減,「現時要好好鍛鍊好內部的肌肉,令我們更加強而有力,應對日後的工作。」

記者 鄭華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