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政策研究院昨(15日)發布對國會計劃削減醫療補助(白卡)經費將給紐約市帶來影響的報告,指削減經費不僅將給紐約帶來重大財政壓力,更可能導致很多為無保險人士提供服務的醫院和醫療診所關門。而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和殘障人士,可能需要賣掉自己的房產才能繼續獲得服務。
根據目前國會的預算和解提案,未來十年白卡將被削減至少7150億美元,具體措施包括強制工作要求、持續資格審查、對資助無證移民醫保的州份進行懲罰、對擴展人群服務收取最高每次35美元的共付額、凍結新增醫療提供者稅收、禁止未成年人接受由白卡資助的變性醫療,以及終止對提供墮胎服務的社區醫療機構的報銷等。
財務政策研究院的報告指出這一經費方案,將對紐約州與紐約市造成深遠衝擊,恐引發醫療機構倒閉潮,加重貧困家庭與長期護理需求者的財務負擔。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評估,該預算案將導致全美約1370萬人失去健康保險。報告指出,紐約州的影響尤為嚴重,因為預算特別針對為無證移民提供醫療的州進行懲罰性削減,預計紐約州每年將損失高達19億美元的聯邦補助。
國會計劃將限制州政府使用「州導向支付」(State Directed Payments),可能導致紐約每年多達16億美元的醫院資金受到威脅,紐約市公立醫療系統首當其衝,恐有多家醫院與診所面臨關門。紐約州四個月前才獲准的醫療管理組織稅(MCO tax),也可能在2026年初被取消,兩年內將造成37億美元損失。
這份計劃將使即使年收入僅1萬6000美元的低收入白卡受益人也將在看醫生時被強制繳納自付費用,報告稱此舉將加劇醫療債務危機,並使更多人不敢就醫或延誤預防性治療。同時國會的新方案也將對白卡受益人施加繁重的工作條件與繁瑣文書審核程序,儘管大多數白卡受益人已在工作,仍可能有近100萬名紐約人因行政程序而失去保險。
國會的計劃還將直接衝擊需要長期護理的長者與殘障人士。現行法規允許在申請長期護理的資產測試中豁免最多109萬7000美元的房屋淨值,讓許多已繳清房貸的退休者得以保有住所並接受照護。
然而共和黨方案擬將排除上限凍結在100萬美元,不再隨通膨調整,對於房價高昂的紐約而言,將迫使更多家庭為符合資格而變賣房產。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