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運動醫道│前後大腿肌力量不配合易受傷

很多業餘運動者、踢波波友、跑步者,甚至近期有一位學界的短跑紀錄保持者,也是只認為前大腿肌肉(四頭肌Quadriceps,簡稱Q)是贏輸的重點肌力,在運動室只是練習向前踢(leg extension)的儀器,從不玩向後踢(leg curl)。其實兩者多數是同一儀器,只是用力方向不同,所以形成前大腿Q力量充沛,而後大腿(膕繩肌 Hamstrings,簡稱H)力量不力,Q/H力量比例又差,而且伸展方法也錯,形成不力不鬆,不鬆是指左右腳整件膕繩肌不足夠伸展長度,而且單一腿的後大腿肌肉H自己本身內外二組也不是相同的柔軟度,自然反覆受傷。

膕繩肌是身體中最大的肌肉群之一,在後大腿後方,三條肌肉組成:半膜肌(Semimembranosus)、半腱肌(semi-tendenosus)在大腿後方內側,及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在外側。全部都起點自骨盆的坐骨並連接到膝頭下方的小腿骨,脛骨與腓骨的近端。從基本作用來看,膕繩肌的主要作用是使膝關節屈曲以及旋內和旋外,與臀大肌共同作用使髖關節伸展。它們橫越髖及膝兩個關節,在劇烈的肌肉收縮,快速的關節活動,以及肌肉的伸展幅度需求大的情況下會容易受傷。

正常拉筋。圖片由筆者提供
正常拉筋。圖片由筆者提供
錯誤拉筋。圖片由筆者提供
錯誤拉筋。圖片由筆者提供

當大腿膕繩肌伸展不足夠,急促的跑步,特別大踏步加速時,形成伸展過度,造成肌肉纖維耗損,這種拉傷十分普遍。撞擊性運動如足球等,直接重擊膕繩肌也會撕裂肌肉。受傷時會突然間感到大腿後的肌肉疼痛乏力,好像後腿從後被人踢中,嚴重時,甚至會聽到「卜」的聲響,立時跑動不了。

簡單來說,前大腿肌肉力大,後肌柔韌度和伸展長度不足,當你有力大步踏向前時,膝同時伸直,後大腿肌肉如何能配合這伸展?自然容易被自己拉傷。當H不力,而Q用盡大大力地伸直膝時,H又怎能拉著小腿而避免小腿過度被Q拉向前和滑移,自然容易拉斷前十字韌帶,要8個月或以上才能正常再次比賽。

膕繩肌。圖片由筆者提供
膕繩肌。圖片由筆者提供
膕繩肌是身體中最大的肌肉群之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膕繩肌是身體中最大的肌肉群之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果H不力,又怎能快速令腳落地和穩定站著,而方便另一腿的大步向前跑。再且,很多人拉筋錯誤,十分普遍的八字腳拉法,同一腿的H,外側拉鬆,但內側H的股二頭肌拉不到,自然外鬆內緊,當你大力又大步的向前跑時,自己又拉傷這股二頭肌啦。郭志堅

即時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