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 中餐業主的兩難境地

美中關稅戰的持續發酵,直接影響了中餐業的供應鏈和成本結構,中餐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火鍋底料到花椒,從外賣餐盒到木炭銅鍋,幾乎所有與中國進口相關的餐飲供應鏈都受到衝擊。這場由貿易政策引發的「中餐危機」中,中餐館在維持傳統風味與控制成本之間陷入兩難境地。

面對這些挑戰,中餐業主採取了多種應對策略。一些餐館選擇暫時不漲價,自己承擔成本的增加,以保持顧客的忠誠度。洛杉磯東鎮老火鍋的創始人Sam表示,他們餐廳沒有上調價格,繼續保持原先價位,儘管這樣做壓力很大。他相信,關稅戰不是長期的,而是暫時性的。

Sam坦言,關稅政策直接推高了食材成本,有食品批發商在第一時間上調了價格,甚至有些商家囤貨炒作,製造市場短缺後再抬價,搞飢餓營銷來搞亂市場。「銅鍋涮肉對肉的品質要求很高,在關稅最高點時,火鍋食材成本整體上漲20%以上,牛羊肉片每磅漲價1至5美元。另外,粉絲、腐竹、調味品等也紛紛提價。」

更棘手的是,許多中餐核心原料,如郫縣豆瓣醬、川式辣椒、花椒等,幾乎無法在美國本土找到替代品。Sam表示,如果換廉價食材,顧客一嘗就知;如果維持原配方,利潤就會被壓縮到極限。儘管經營壓力巨大,他仍選擇暫不漲價。「寧願自己承擔損失,也不想擾亂市場。這段時間自己咬緊牙關挺過去。顧客是很敏感的,價格變了一點點都有察覺。就算哪天真的頂不住壓力了,虧錢了,到時候再稍微漲價一些。」

除了食材,中餐館的包裝耗材同樣受到影響。外賣餐盒、塑膠袋等被納入徵稅範圍,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迫使餐館主不得不開始囤貨或調整菜單。此外,Sam強調,由於經營的是炭火銅鍋,從中國進口的木炭成本也在上漲,這些成本的增加使得餐館在保持菜品質量的同時,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中餐作為海外華人的重要文化紐帶,其原汁原味的保持依賴於穩定的供應鏈。然而,當關稅成為政治博弈工具時,中餐業首當其衝。Sam的堅持代表了部分餐館主的態度:「我相信關稅戰是暫時的,中餐的生命力不會因此被扼殺。」

美中餐飲業聯合會主席胡曉軍指出,全美5萬家中餐館,超過3萬家是家庭式經營,即便關稅僅上漲10%,許多小店也難以承受。關稅或導致小餐館經營者的平均利潤下降約30%。

這場風暴考驗著行業的韌性與適應力,5月17日舉行的第八屆美國中餐國際論壇上,將探討「關稅風暴下的全球化戰略」,試圖尋找突圍之路,使中餐館在保持菜品質量、控制成本和滿足顧客需求之間找到平衡。

在關稅最高點時,火鍋食材成本整體上漲20%以上。受訪者提供

洛杉磯東鎮老火鍋的創始人Sam。受訪者提供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