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人物誌|「家就是最強後盾」 結伴行山製造溝通機會 施永青施慧勤重視建構幸福家庭

家庭是最溫暖的堡壘,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及其出任利嘉閣地產主席的長女施慧勤深有同感。思想開明的施永青擅於製造溝通機會,由早年每周家庭會議,到假日與子女結伴行山,沿路談人生、說情理,讓子女感受到「家庭就是最強的後盾」。作為3孩之母,施慧勤明瞭昔日父母的付出,更指即使大家意見迥異,亦要彼此尊重。時間如沙漏,流逝於無形,施慧勤珍惜當下,努力構建親子及子親關係,讓家人感受永恆的愛;施永青則於剛過去的復活節,邀約小孫女一起郊遊,以行山連繫三代情。

現年76歲的施永青,是中原集團主席兼創辦人,擁有中原地產及利嘉閣地產兩大旗艦品牌;施慧勤亦「接班」擔任利嘉閣地產主席及中原集團子公司主席。兩人既是父女,亦是工作夥伴,在公在私關係密切,同框受訪卻不談地產,反而說起家庭幸福。對家庭,他們同樣熱愛,晉身外公的施永青來到人生下半場,更珍惜與家人共處的時光;施慧勤指,同事、朋友可能隨年月有變,「家人是一生一世的關係,給你永恆的愛,無可比擬。」

施永青與女兒施慧勤盼市民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蘇正謙攝
施永青與女兒施慧勤盼市民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蘇正謙攝

 

施慧勤指,父親對她最大的影響是重視家庭,努力維繫各成員的關係。 蘇正謙攝
施慧勤指,父親對她最大的影響是重視家庭,努力維繫各成員的關係。 蘇正謙攝

 

施永青自子女入讀中學便舉辨家庭會議。 蘇正謙攝
施永青自子女入讀中學便舉辨家庭會議。 蘇正謙攝

 

訪問中,施永青妙語如珠,女兒施慧勤笑不攏嘴。 蘇正謙攝
訪問中,施永青妙語如珠,女兒施慧勤笑不攏嘴。 蘇正謙攝

 

施慧勤與父親施永青感情深厚,訪問中互動十足。 蘇正謙攝
施慧勤與父親施永青感情深厚,訪問中互動十足。 蘇正謙攝

 

每周辦家庭會議分享理念

地產代理的工作,就是為市民尋家,如何建構幸福家庭,施永青重視溝通。他說,過去常聽別人說「講給你聽也沒用」,反映家庭成員關係疏離,「可能大家已很久沒說話,沒交流。」於他而言,家庭成員要互相了解,當有人遇到困難,可以回家傾訴及求助,其他成員會關懷及施援,「幸福的家庭是避風港,讓家人無後顧之憂。」

施永青酷愛行山郊遊,經常跟施慧勤結伴同行,足跡遍及西貢及大埔等多處熱點。施慧勤回憶,其中一次由赤徑前往鹹田灣及大浪西灣,再經吹筒坳離去,是多年來較長途及艱辛的行程。施永青回味該次旅程中,兩父女在大浪西灣一間餐廳吃午飯的珍貴片段,他亦指,途中一起分享對不同人和事的看法,慢慢建立溝通的基礎,加深彼此了解,而且登上具有難度的山徑,還可以鍛煉意志及體能。

施永青酷愛行山,兩父女常結伴郊遊。 受訪者提供
施永青酷愛行山,兩父女常結伴郊遊。 受訪者提供

 

施永青育有2女1子,對子女或於高小或初中階段形成反叛性格,他小心處理。思想開通的他,努力創造溝通機會,他說:「有活動或聚會才有見面交流的機會,可以更了解彼此想法,建立密切關係。」為此,他每星期舉辦家庭會議,最初由他擬定話題,希望向子女灌輸《唐詩》及《論語》等課外知識,其後改由成員自訂題目,再一起討論。他笑言,最記得兒子曾提出討論「打機不一定影響學業」,自豪說當時站在兒子一方,力撐其觀點。

作為長女,施慧勤曾多次參加家庭會議,她憶述,「主要是一家人圍桌而坐,爸爸分享一些想法理念,更曾解釋百科全書的詞語。」她說,施永青每次都認真準備,如用原稿紙記下《論語》的內容,再逐句講解。

施永青珍藏施慧勤農曆1歲生日時到九龍公園遊玩的照片。 受訪者提供
施永青珍藏施慧勤農曆1歲生日時到九龍公園遊玩的照片。 受訪者提供

 

以書信傳達意見和關心

妙語如珠的施永青亦有寫信給子女的習慣,他指,當遇到一些不好當面說的事項,便以書信傳達。他提到,早年子女升讀中學,便就學習態度寫信提意見,亦曾就處理男女感情方面,給長女寫信提示。他續稱,雖然跟子女常有見面,但就意見不同的議題,化為文字代言較穩妥。

施永青更披露,早前因久咳不癒,與子女發生爭拗。據他說,數月前起咳嗽不斷,就醫服藥仍未好轉,子女便勸他戒口,不要吃橙「怕惹痰」。不過,他自言視咳嗽是肺部運動,亦不認為吃橙有礙康復,往後繼續堅持。坐在一旁的施慧勤則解釋,指當時因爸爸每次咳嗽都十分辛苦,家人便提出不同建議,希望他能採納,早日康復。

談到子女對其規管嚴格,施永青意猶未盡,再「投訴」子女要求他少吃醃製及加工食物,以防影響健康。施永青坦言,理解子女的關懷,但卻認為不必太緊張,更坦言「有少少不開心」,對是否需要這麼嚴謹抱有疑問,但說到底,還是感受到子女的關愛,十分窩心。

對於爸爸的意見,施慧勤坦言必定尊重,理解長輩有選擇的自由,但子女仍會為父母着想,繼續作出建議,亦反映這個家有愛維繫,感情深厚。

施永青出席施慧勤的大學畢業禮。 受訪者提供
施永青出席施慧勤的大學畢業禮。 受訪者提供

 

施慧勤續稱,童年時被爸爸要求學習寫毛筆字,但她視為苦差事,便以筆代言,將不滿寫於字條宣洩。她強調,沒打算讓爸爸看,豈料最後施永青還是看到了,她擔心內容令爸爸不快,一直後悔及自責。

作為當事人,施永青沒放心上,亦不介懷。他稱,在其成長年代,社會重視毛筆字是否端正,故認為寫好毛筆字是好事,便安排女兒學習,沒料招致反彈。施慧勤現時育有3名子女,她指,如今才體會教孩子寫字極不容易,體會當年爸爸的感受。時間如沙漏般無聲消逝,他們相信,「家庭記載幸福、快樂及不同歷程,家人互相關懷和溝通,才能構建永恆的愛。」

施慧勤努力安排親子及近年流行的子親活動,讓父母親近孫兒,她作為成年子女亦可以陪伴父母,留下珍貴回憶。剛過去的復活節,施永青為外孫女安排慶生活動,當晚更留外孫女在家留宿;翌日他跟外孫女一起行山郊遊,為自己製造與外孫女溝通的機會,冀以行山延續3代情。

施永青及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等為施慧勤慶祝生日。  受訪者提供
施永青及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等為施慧勤慶祝生日。 受訪者提供

 

子女接棒家族生意 施永青直言沒刻意安排

施永青育有3名子女,當中長女及兒子均於家族生意出任要職,不過快人快語的他指,當初沒刻意安排子女當繼承人,但發現子女都接納地產相關工作,便給予嘗試機會,終順利接棒。

施慧勤於英國劍橋大學經濟系以一級榮譽畢業,2012年加入中原集團,現時出任利嘉閣地產主席及中原集團子公司的要職。她回想,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涉地產業務,第二份工作任職測量師行,業務亦牽涉地產,更與家族生意存在競爭關係。她憶述,當時爸爸常常問起,「甚麼時候回公司工作?」其後詢問次數越趨頻密,才意識到爸爸希望她認識家族生意。

施永青亦指,一直相信子女可以選擇個人路向,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故沒特別部署子女接班,但當發現慧勤亦從事地產相關工作,便萌生讓她加入家族生意的念頭,探討接班的可能性。施慧勤提到,當時抱着認識家族生意的心態加入,最初被安排到集團子公司的上海分部工作,之後肩負的任務逐漸增加,循序漸進地「接班」。

「走現成的路 行得順暢些」

施永青笑稱,女兒現時「孭重飛」,相比下若在其他企業工作,或要累積一定經驗及能力,才被委以多項重任,「加入家族生意讓女兒走一條現成的路,可以行得順暢一些。」

施永青的兒子施俊嶸,現時出任中原集團行政總裁,篤定接棒。至於幼女,施永青指她不愛做生意,但他亦委以重任,安排其打理慈善工作,對子女各司其職,他感到欣慰。

家福會辦「家福月」 籲成年子女多陪伴雙親

每年5月,香港家庭福利會都舉辦「家福月」活動,今年主題是「子親留一天與你」,呼籲成年子女多陪伴父母,寫下更多幸福家庭時光。施慧勤身體力行支持活動,除擔任主禮嘉賓,並和公眾分享與家人的相處之道。

家福會曾舉辦子親陶瓷班,圖中母女首次接觸陶瓷,興致勃勃。 受訪者提供
家福會曾舉辦子親陶瓷班,圖中母女首次接觸陶瓷,興致勃勃。 受訪者提供

 

家福會高級經理張詠珊指出,童年時子女在父母護蔭下成長,父母亦視珍惜照顧子女的親子時光,惟彈指間父母無聲老去,成年子女也可留下更多時間陪伴年邁的雙親到處走走、參加不同活動,體現由「親子」到「子親」的樂趣。今年家福月的活動有動有靜,包括健體之選的瑜伽伸展班、心靈之選的茶藝體驗,以及養生之選的食療班,適合不同性格的父母及子女參加。

張詠珊鼓勵成年子女,珍惜及把握與父母的相處機會,一起探索及體驗不同經歷,留下段段美麗回憶,此生無憾。

記者:關英傑

攝影:蘇正謙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