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有一個顯著特點:每逢重大轉捩點,都會出現一個「三中全會」,以其之決策方針舉措去規範中國整體運作。
由於近年全球化經濟模式發生了顯著改變,也由於環球性疫情與戰事不斷激烈爆發嚴重困擾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地衝擊了中國經濟。那中國經濟今後之路何去何從?這關乎中國14億人口的生計,也會影響到全球經濟。於是,7月15日至18日,五年一度的新一個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主題是「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入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當前中國正面臨內外壓力,中美競爭加劇越演越烈。中國經濟面對「諸多挑戰」,房地產市道疲弱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地方財政陷入困境,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滑,市場情緒持續低迷,「通縮」、「消費降級」、 「金融界降薪」、 「補稅倒查30年」、 「警稅合成作戰」等話題先後沖上熱搜榜。
本次三中全會將提出甚麼核心議題,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經濟學人智庫(EIU)的報告列舉8個可能成為具體議題,包含延遲退休、財政改革、保障民營經濟、放鬆土地制度、新稅制(房產稅、財產稅等)、取消戶口限制、進一步開放經濟(取消外資所有權限制等)以及激進的促進生育政策。對於未來經濟走向的謀篇布局,尤其引人矚目。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是財政改革,人們對「新一輪財稅改革」可能公布更多細節抱有期待。
近日就有消息傳出將推出規模達萬億人民幣的消費稅改革。中國的消費稅一向在生產環節收取,並且歸屬於中央政府。今次消費稅改革,有傳將由過去向生產者徵收,改為批發商或零售商代繳;而部分稅目的消費稅,將下劃地方政府。分析認為,消費稅改革可望增加財政緊張的地方政府收入,降低它們對賣地收入的依賴。徵收消費稅轉移至消費零售環節,也可引導地方政府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
針對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也有學者表示,中國仍處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階段,必然要承受陣痛。在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優勢和紅利逐步下降的情況下,新質生產力必然成為推進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發展模式轉型,建設科技大國,提高國家競爭力,抵禦外部衝擊,不僅能將中國轉變為高收入經濟體和全球科技領導者,還能提供資金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的許多問題。分析家指出,預計財稅、金融、科技等關鍵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有望在會上具體部署,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和信心。
中國經濟發展關聯著全球經濟的興衰,自然也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