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完旅行休息回來,又再次投入到香港城市中樂團的排練當中,因為暑假又有音樂會演出了,今年算是樂團的旺季,大灣區巡演深圳及珠海站之後,正在期待年尾於澳門的最後一站,但在這之前,暑假在香港先來了另一場音樂會,8月4日下午三時將會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演出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薈萃》。
上次珠海站為大家介紹了幾位香港作曲家的作品,今次我的重點推介,一定是關迺忠先生的《拉薩行》,此曲共有四個樂章,包括第一樂章《布達拉宮》、第二樂章《雅魯藏布江》、第三樂章《天葬》及第四樂章《打鬼》。我從來沒有到過西藏,印象中就是小時候看旅遊紀錄片《絲綢之路》,見過禿鷹吃屍體的天葬畫面,那震撼的程度令每次想起來,腦中也會浮現羅文主唱的主題曲《同途萬里人》,但今時今日也想不到自己的工作,竟然在大學內教授影像解剖學,現在每次上課面對骸骨已不再害怕,對於死後的屍身處理也有另一番體會。
說回《拉薩行》,原來關迺忠先生創作此曲之前,也從來沒有到過西藏,作曲家就憑自己對西藏的印象感覺寫出來,真的盡顯功力!今次香港城市中樂團將會演奏《拉薩行》的第二樂章《雅魯藏布江》,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山河,藏語形容為「天上下來的水」,全曲用浪漫手法寫出來,給人安詳的平和,沒有大江滔滔的感覺,原來雅魯藏布江流到拉薩後,已處於山谷的地勢,所以流勢不大,已經沒有波濤洶湧的澎湃,反而給人寧靜舒適的氣息,在藏人心目中這條河還被認為是「母親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