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盈 中國
重慶一女子為省郵費坐火車背冰箱從山東到重慶,歷經20個小時,全程約1800公里,中途還換了兩次火車,對自己的兒子說:「背這麼重的東西,走兩步都要歇一下。」新聞一出,本以為大家都會對這位母親吃苦耐勞,勤儉的品質進行歌頌和讚揚,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評論區都是諸如「這樣的行為沒有意義,這種沒有意義的吃苦,又能省多少錢呢?」「現在快遞行業這麼發達,這樣的吃苦行為到底是在感動誰呢?」這樣的言論。很明顯,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對於這樣的吃苦文化,已經不買賬了。
對「吃苦文化」的抵制,一方面也是大家對於「道德綁架」的反感。之前,有人在短視頻平台上傳了一個視頻,視頻是一對做早餐的夫婦在早上三四點就冒著寒冷開始辛苦工作。評論區有人說:「你沒見過淩晨三四點的急診室,早上三四點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吊在半空中清掃玻璃的高空工人……世界上有這麼多人都在負重前行,我們還有甚麼理由不努力呢?」這條評論區下面有很多人都說:「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為甚麼要過分修飾誇大他們的辛苦呢。我們每個人都在很努力地工作,不是嗎?」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吃苦,而是只樂意吃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苦。不可否認的是吃苦並不應該被否認,但是盲目頌揚吃苦的行為確實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