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昂 中國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悅城體育館日前發生部分坍塌。事故發生時,現場共有7人,其中3人自行脫險,1人輕傷,3人遇難。俱樂部負責人已被警方控制。這是三個多月內,第二起體育館坍塌事故,實在讓人痛心。
今年7月23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發生了一起令無數人痛心的體育館坍塌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後經查明,是涉事單位違規將珍珠岩在屋頂堆置,下雨後珍珠岩浸水增重,導致屋頂荷載增大、引發坍塌。
損失是慘重的,「深入調查」也是必須的。據報道,事發當天,樺南縣氣象台曾發布暴雪紅色預警信號,並稱該縣6小時內降雪量已達15毫米以上且降雪仍在持續,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請注意防範。事後該縣宣傳部一工作人員稱,坍塌事故與降雪有關。
對位於黑龍江東北部的佳木斯來說,大量降雪似乎並不是多麼令人意外的「不可抗力」因素。一般而言,在設計體育館頂棚時,不僅要考慮自重之類的內部荷載,還要考慮雪、風、地震等外部荷載,尤其是在東北地區,容易出現暴風雪等極端天氣,降雪帶來的增重應該是基本的考量因素。因而,此次的事故,會不會有「人禍」因素?
另一方面,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吳吉明7日一早發布微博表示:「這次崩塌和人和管理有關麼?一定有關,這不是電影《後天》,即便暴雪也是有預警有周期的。顯而易見這些預警並沒有起到作用,而建築物的日常巡查也遠遠不到位……所以環節但凡有一個盡到責任,這樣的事故就不會發生。」
又聞體育館坍塌噩耗,悠悠警鐘究竟為誰而鳴?安全問題大於天,幾個月內兩起體育館坍塌事故,實在令人心痛,也發人深省。當前,體育館已經成為各個大中小城市的「標配」,包括不少大、中、小學也建有體育場館,接連發生的這兩起事故,不僅暴露出體育館安全的薄弱性,也再次警示各地施工方,安全絕非小事,責任重於泰山,必須時時刻刻繃緊「安全」這根弦。
而對各地有關部門來說,也要強化安全責任意識,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和務實有力的舉措,推進安全檢查和整治工作,打好「主動仗」,別讓警鐘變成「啞鐘」。願這次事故的警鐘,真正敲在每一位責任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