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山會海」騰「雲」而來

江武 中國

長期以來,一說到文山會海,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過多、過濫的實體會議和紙質檔。為了移「文山」填「會海」,讓官員輕裝上陣,各級組織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讓人詫異的是,在一些地方,文山會海卻改頭換面,借「雲」反彈,讓基層官員是叫苦不迭。

近日,北方一名處級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上級單位雖然減少了紙質檔的下發,但電子平台、App推送、群發微信等成為發文新管道,讓人眼花繚亂、疲於應付。鄉鎮官員手機上普遍裝有多個工作App和微信公眾號,每天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務。一些地方對名目繁多的政務App提出註冊、登錄、打卡、問題回饋等硬性要求,並與基層官員工作考核掛鉤,導致大家「壓力山大」。

騰「雲」而來的文山會海,其中更讓基層官員頭痛的恐怕還是「一竿子重複到底」的各種視頻會議。一些視頻會議儘管直通到鄉鎮一級,但各級官員為了所謂的落實會議精神,往往是省裡開完,市裡開會傳達部署;市裡開完,區縣開會傳達部署;區縣開完,鄉鎮開會傳達部署。

「文山會海」騰「雲」而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在作怪。

治理文山會海騰「雲」而來,既需要「硬」制度約束,也需要強化治理,屢教不改者要問責追責。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