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測天賦 育兒太功利

張素芳 中國

「想早點發現兒子的天賦,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培養他。」近年來,天賦基因檢測熱度在市場上興起,不少商家推出相關服務,家長王明浩也趕了一波熱潮,花費1980元為4歲兒子做了「天賦檢測報告」。有評論指,此一套路並不可取,育兒不可急功近利。

在家長王明浩提供的長達14頁的報告中,有大量資料和表格,詳細量化了孩子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抗壓能力、語言潛能、交際潛能、運動潛能等。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內心渴望。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挖掘孩子潛能的「試錯成本」似乎越來越高,能夠幫助孩子走上「人生捷徑」的天賦檢測項目便成功迎合了家長的需求,迅速爆火。殊不知,目前基因檢測的應用十分有限,更無任何實例可以佐證基因與天賦存在關聯。所謂的天賦基因檢測,不過是一些無良商家為急功近利家長量身定制的消費陷阱。

依照天賦基因檢測結果決定孩子的人生之路,是扼殺孩子無限未來的不理智做法。據報道,家長王明浩拿到檢測結果後,決定對孩子進行「精準培養」,讓其「長板」更長。但人的智商是由成千上萬的基因綜合決定,僅憑幾毫升唾液或兩三個點位來得出孩子的天賦資料,無異於「電子算命」。家長若將此視為育兒的「捷徑」,反而存在抹殺孩子真正天賦的潛在危害,與自身的出發點背道而馳。

正確培養孩子,應是在探索中擴展孩子的可能性。拋開天賦基因檢測的科學性不談,過早「劇透」孩子的人生,為孩子規劃好成長路線,告訴孩子應該怎樣發展,不僅影響了孩子的未來,也剝奪了其對自我人生的探索感和體驗感。因此,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幫助他們嘗試無盡的可能,在探索中發現天賦和興趣,從而找到真正適合他們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這一看似荒誕的天賦基因檢測能在市場上「野蠻生長」,相關部門的失守也難辭其咎。基因檢測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前景,能夠幫助人們有效預測疾病風險,做好健康管理。但倘若這一技術被不良商家利用「高科技」的噱頭進行虛

假行銷,可能會造成智力歧視、發展誤導等危害。相關部門應明確目前基因檢測技術所取得的確定性成果,有針對性地對其制定相關標準,使科學技術得到規範使用。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