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桑特辛格 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新德里舉辦二十國集團(G20)第18屆年度領導人高峰會,在印度政府看來,這次峰會將凸顯印度在國際上日益重要的地位,傳遞的訊息很明確:「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正在成為一個大國,並將開創一個全球和平與繁榮的時代。」
然而,在距離新德里1600公里外、位於該國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印度正陷入一場預示該國還沒有資格充當國際領導者的衝突中。過去4個月來,曼尼普爾邦第一大族群梅泰族與第二大族群庫基族之間的種族暴力衝突已造成數百人死亡,6萬人無家可歸。暴民放火燒了350座以上的教堂,砸毀了十多座寺廟。 超過200個村莊被燒毀。
乍看上去,曼尼普爾的暴力事件似乎不會妨礙莫迪的外交野心。 畢竟,莫迪總理在過去4個月週遊全世界,卻一次也沒有談到這場衝突。 6月份,當拜登總統在華盛頓特區為莫迪鋪上紅地毯時,雙方沒有(至少在公開場合)提起這件事。 三週後,當莫迪抵達巴黎並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會面時,還是沒有提這件事。 莫迪今年在訪問澳洲、埃及、希臘、日本、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非和阿聯酋時都沒有談過這個問題。
但別誤會:曼尼普爾邦發生的事件威脅到了莫迪建立一個偉大印度的目標和願景。 暴力事件已迫使印度政府向曼尼普爾邦部署數千名士兵,削弱了印度在邊境應對中國的能力。 這場內部衝突導致印度更難在東南亞地區推動基礎建設項目,阻礙了在該區域擴張影響力的努力,並讓鄰國飽受難民的困擾。
持續上演的暴力事件可能會給其他印度國內的分離主義勢力與少數族裔遊擊隊提供挑戰新德里權威的機會。如果這些組織真的發動叛亂,正如他們過去所嘗試過的那樣,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印度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其國民來自成千上萬個不同的文化與傳統社群。如果不同族裔之間爆發激烈衝突,印度整個國家將停止運作。
沒有理由認為這種緊張局勢會在莫迪任內緩解;相反,有很多理由相信局勢會變得更糟。莫迪總理的核心意識形態綱領是建立一個印度教民族主義國家。在這樣的國家裡,非印度教教徒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等公民。這樣一種排斥少部分人的政治議程會疏遠印度教人群之外,多達上億人的印度公民。它過去就有引發暴力和騷亂的記錄,包括曼尼普爾邦正在上演的衝突。
莫迪的盟友和支持者喜歡爭辯說,這位總理正憑一己之力將印度改造成一個新興的超級大國。莫迪的副手們表示,總理已經贏得了任何一位往屆領導人無法比擬的國際尊重。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6月形容,莫迪「在許多方面都散發著印度獨有的特點,我認為這對國際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聽話的印度媒體則形容莫迪是「世界導師」(Vishwaguru)。
但曼尼普爾邦的情況表明,只要莫迪還在掌權,印度就沒有機會成為全球領袖。大國需要穩定,印度執政黨的排外政策只會暴露這個國家內部許多族裔之間的斷層線,導致引發暴力與空耗國力的鴻溝。 曼尼普爾邦的事件向莫迪敲響警鐘,他卻置若罔聞,這將令印度深陷災難。——轉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