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俗稱「紅潮」且危害海洋生物性命的藻華出現,北加金山灣的水質監管部門將建議首度限制37座污水處理廠對氮等營養物的釋出。污水處理廠是海灣最大營養物污染和藻華來源。
氮並非毒素,對一個健康生態系統是必需的。但如果含氮人體尿液的廢水排出太多的話,會導致藻類生長過多,耗盡氧氣,殺死海洋生命。去年一場藻華使大量魚暴斃,魚屍被沖上岸。今夏也有小規模藻華發生,之後消退。
灣區水質管控委員會(SFRWQCB)負責管理海灣週邊的污水處理廠。委員會執行主席懷特(Eileen White)認為,藻華問題反映「需要盡快減少營養物的數量。」
灣區城市每天向海灣排出的水中,逾三分之二營養物來自污水處理廠。專家認為這些營養物的釋出都是人為,且可控制的。
37座灣區污水處理廠中,14座已將其設施現代化,利用細菌和曝氣技術將氮從液體變成氣體,然後安全地釋放至空氣中。另有數座計劃更新設備和研究處理濕地,其餘卻落後其他處理廠。
全面清理污水的代價高昂,成本恐轉嫁用戶。如要削減氮的釋出量一半,總成本需要115億元;即使只削減7%至20%釋出量,成本也要介於2.2億至8.7億元。如要大幅削減釋出量,以82%為例,成本高達近150億元。
回報也不是即時顯而易見。三藩市灣殺死海洋生物的紅潮並不多見,直到去年。科學家試圖了解這是非常罕有現象,還是一種趨勢的開端,但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氣候變化觸發近年藻華的發生。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