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榮獲代表中國舞蹈藝術最高榮譽的「荷花獎」的中國舞劇《花木蘭》,九月23日星期六晚,在波士頓王安藝術中心盛大而成功的演出,讓觀眾倒車歷史一世紀,波士頓著名劇院區車水馬龍、繁華輝煌年代。該劇演出單位是寧波市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文化交流品牌「中華風韻」系列之一。舞劇《花木蘭》除波士頓演出兩場,將在華盛頓林肯中心演出4場。
演出前在劇院舉辦演出酒會,招待媒體、文化藝術界暨相關社會領袖。來自紐約中國領事館總領事黃屏、寧波市演藝集團董事長林紅等相繼發言。林董事長大讚波士頓是美國名城,教育、文化藝術、科技重鎮,與具悠久歷史,同具文化歷史、旅遊資源豐富的浙江名城寧波,有許多共通點,表示文化藝術交流會促進兩地兩城的友好來往。本報詢問林紅女士:當下美中關係處在困難時刻,貴團大陣仗長途跋涉到美國演出,有遇到什麼困難嗎?以一個藝術團負責人站位,你對此次演出有何特別期待?她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沒有困難!希望通過藝術團的演出,促進美中之間交流,加強彼此友好來往。
武舞合一,優美精彩
木蘭從軍,女扮男裝,忠孝兩全之傳奇故事,中國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由於荷里活電影《花木蘭》的影響,美國人對故事也深入不少人心。但以舞劇形式,手舞足蹈去鋪陳表現,又只在有限的舞台空間,真是難度不少!當晚舞劇《花木蘭》的演出,資料顯示:藝術家陣容鼎盛,演員與編導,個個都是一流尖子。演員一舉手、一投足,大旋小旋,跳躍翻滾,都輕盈優美:或站如釘,立如樁,基本功扎實,韻律感強,主演者還《武舞合一》,英風颯颯,並無軟手軟腳。 舞劇的《演武》成分較多,《劇》的成分也多。作為以舞蹈語言表達故事的《舞劇》,舞蹈成分相對減少。演出環環相扣,分割合理。音樂配器,發揮民族樂器如二胡、古箏,和西洋樂器如大提琴、長號、戰鼓等特點,結合現代化的旋轉舞台,墱光布景配合,場景效果極佳而有明顯的現代舞台劇色彩,少了點古色古香。無論個人獨舞、雙人舞以至集體舞,都成為藝術的板塊流動,毫無冷隙。尤以中間一段木蘭軍旅愛情幻想雙人舞,突破故事傳統框架,增加劇情,引申浪漫,精彩養眼!背景音樂纏綿,令人感動。集體《彎刀舞》氣勢磅礴,相當震撼,有舞蹈《軍刀舞》氣勢。接近劇終,木蘭凱旋,回歸女兒身時,拋掉頭巾,長髮披肩,釋放、解脫、激動、狂狷,令人動容。不難感受到,藝術家們究竟付出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磨練。當劇終謝幕時,觀眾三番四次地報以熱烈經久的掌聲。
《武術劇》的發源地就在波士頓
據演出單位提供資料稱:舞劇曾聘武術教練指導排練,加進武術元素、效果。是否因此而武多,舞,則相對少了?林紅董事長提到波士頓文化名城,引領潮流。上世紀有一樣武、舞、劇合一創新,她可能未知。《武術劇》的發源地就在波士頓。1976年,中國武術研究所在美首提《武術》,倡武術文化。辦過北京武術隊和少林寺武僧團在波士頓表演。八十年代創編《武術劇》。第一齣《白蛇三盜仙草》,1989 年在蘇福大學禮堂公演。武術劇《昭君出塞》十分鐘片段,於千禧年,上海主辦的世界武術博覽會上表演,令武術界驚奇。主辦方上海市某副市長在總結會上大為讚揚,表示中國武術人才大有,條件更足,今後可以發展武術劇。
武術劇正是以「武術語言」去編演故事,如《劇》一樣有情節、起伏、道具、背景、服裝配音。
創新的思路是:既然音樂語言可發展成《歌劇》,舞蹈語言可以發展成《舞劇》,武術拳種三百多,也可提煉出武術語言,編成《武術劇》。但那時與愛默生大學表演系合作演出《猴王拜觀音》,《昭君出塞》,作品仍然粗獷,未完善。
《王安藝術中心》金碧輝煌
王安藝術中心位於波士頓城中天滿街,近波士頓公園與華埠之間,以王安博士姓氏命名,因緣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王安公司重大贊助,並籌集900萬美元資金,翻新原來的大都會劇院,增加了不少聲光電設備,旋轉舞台及布景裝置元素,後來改名《王安藝術中心》。藝術中心位於波士頓劇院地區,歐式古典歌劇院林立,足有數十 間,最大劇院有波士頓歌劇院、百老匯劇院與大都會劇院,都約有三千座位。劇院內金碧輝煌,典雅華貴,氣派大度,畫棟雕樑,數十包廂,每個可容一個大家庭共坐觀賞。上世紀初,汽車未普及,仍是《馬車夫之戀》年代,劇院區車水馬龍,夜夜笙歌燕舞,是波士頓市最重要的重心文化藝術區,至今仍有許多可追尋痕跡。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安公司旺盛成長,當時麻省政府在杜卡格士省長領導下,以一元地價,向王安公司提供土地,建一間工廠大樓,計劃可以為社區提供300工作職位,包括華裔約100人,但至王安博士1990年逝世,公司在高科技波濤洶湧前進中,被擊碎成泡沫。潮起潮落,輝煌閃崩,繁榮速落,公司終於破產,大樓計劃卻未能實現初衷,未為華埠 帶來任何利益,令人唏噓。該大樓現在已成為麻省公路局的辦公總部,華人社會只得望樓興歎。王安博士上海昆山人,與今晚民族舞劇《花木蘭》的誕生故鄉寧波是一方水土。王安博士是麻省歷史上華裔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在華埠附近的哥倫比亞大街租賃一間200尺房間為實驗裝配室起家,上世紀七十年代,成就可以和IBM比肩,屬財富雜誌評比名單中500強,個人身價達十多億,專利發明40項,是辦公室檯面電腦發明者。他出身文化背景深厚的家庭,成功後著重回餽社會教育、文化,包括對哈佛大學的數百萬捐贈,波士頓大學建王安研究院,Lowell 市建一間中學,等等。從王安公司培育的菁英,許多後來都成為美國電腦界棟樑。
欣賞《花木蘭》觀眾有眼福
華裔大型藝術團體登台王安藝術中心不是容易事,要登台?租金高,座位多。非得專業公司承辦操作,提早計劃推介、預售票等等。記憶中王安藝術中心沒有來自中國的藝術團體表演已有三四十年了。不過,若非王安藝術中心那樣具備現代化完善設備裝置,一般舞台劇院,也無法承載舞劇《花木蘭》要求之效果。觀眾有眼福欣賞到《花木蘭》如此高質量、高水準而又有深度文化藝術內涵舞劇,內心喜悅感動之外,卻又因此緬懷一番王安博士這位華裔菁英,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星島日報波士頓甄雲龍特稿

全體演員謝幕,觀眾三番四次報以熱烈經久不息掌聲。

寧波巿演藝集團董事長林紅推崇名城波士頓,也推介名城寧波。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建成,位於華埠收費公路出口處王安工廠,現在是麻省公路局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