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本文分析普金會,尤其金正恩此次行程的意義及作用。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歐美主流媒體,都以軍事合作這方向詮釋此次普金會的意義。不少西方評論表示,俄羅斯彈藥不足,要向朝鮮補貨。例如,一位法國時評人就煞有介事地說,朝鮮自1953年之後便沒打過正規戰,可能儲備了大量武器彈藥,正好為俄羅斯補充庫存,舊一點也照用。究竟此行是不是軍火之旅那麼簡單呢?本文一談。
一如以後,由基礎入手,會整理行程。甚至弄清楚究竟行程是16日、抑或17日結束?此外,要探討普金會的意義,行程前的國際形勢必須略為回憶一下。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於9月10日坐火車離開平壞。出發前一天,9月9日,朝鮮舉行國慶75週年閱兵,中俄均有派代表出席並發領袖人賀電。俄羅斯還有一個陸軍歌舞團受邀出席,之後歌舞團會留在朝鮮繼續進行交流活動。這些都是朝鮮和俄羅斯多層面互動之一。
而將9月10日再推前兩個月、至7月份,有兩件重大事情發生。7月18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坎貝爾訪問韓國,同時美國可以搭載潛射彈道導彈執行戰略任務的戰略核潛艇(SSBN)停靠在韓國釜山港,是美國自1981年以後、42年來首次。坎貝爾在韓國發表一些刺激朝鮮的言論之外,7月19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罕有地登上該艘核潛艇,並且在上面發表講話。當時朝鮮即時發出強烈警告。而一個星期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於7月25日抵達朝鮮,出席朝鮮戰爭停戰70週年慶祝活動。期間,金正恩帶紹伊古參觀了朝鮮的武器裝備。
上面兩件事同時發生在七月,而前者,坎貝爾和戰略核潛艇那一筆,其實沿於更早的4月份。今年4月,拜登和尹錫悅達成《華盛頓宣言》;協議內容是美軍將會派核潛艦、戰略轟炸機訪韓,並成立「核諮商小組」(NCG)以應對北韓(即朝鮮)的威脅。而坎貝爾訪韓、戰略核潛艇停靠在釜山港,是《華盛頓宣言》之落實。整個2023年、拜登力推亞洲版北約,而且由韓國擔大旗——這些都是金正恩訪問俄羅斯的大背景。要探討普金會的意義,上述這個大背景、國際形勢,十分重要。
以下正式看行程。我對照了很多個版本,尤其會加入歐美主流媒體沒有報導的一些行程,也特別留意了普京在金正恩訪俄那幾天,他本人行程安排上有何特別之處。
眾所周知,金正恩坐火車出訪,不是坐飛機,他的火車在9月10日北上,於9月12日傍晚到達第一站。對比照片和視頻,抵達時為傍晚。當時,有傳媒猜測,金正恩當晚就會跟普京會面。事實並非如此。平衡追蹤金正恩到達俄羅斯邊境哈桑鎮時,12日整天,普京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為期三日的東方經濟論壇。論壇的主題為「走向合作、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