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這次為了爭取大幅加薪及提升福利,發起聲勢浩大的罷工行動,勝利的話固能令勞方士氣大振,一旦曠日持久最後無功而還,勢將打擊工人士氣,也影響公眾對勞工運動的支持。
《紐約時報》報道,自從新冠疫情後,全美的勞工運動迎來一定程度的復興,星巴克、亞馬遜等大企業的員工已組織起來,並且爭取到頗為理想的新合約,去年民調也發現,公眾對工會的支持達到詹森總統(Lyndon Johnson)以來的最高水平,因此UAW這次行動的成敗令人關注。
假如底特律三大車廠讓步,等於承認工會的力量不可忽視,其他行業籌組工會的步伐將會加快,相反罷工持續長時間繼而影響車廠經營,並導致中西部製造業陷入衰退的話,民間可能認為工會獅子開大口,開出的條件不切實際,支持熱度也會減退。
UAW主席費恩(Shawn Fain)強調,這次是工人與富豪之間的鬥爭,說法引起不少工人和民眾共鳴,有勞工組織認同,這個策略可在其他行業造成迴響。但也有論者擔心,罷工也會造成經濟損失,讓中小企與非工會成員承受後果,其他公司前車可鑑,也不敢輕易在美投資。
資深工會領袖布魯斯金(Gene Bruskin)表示,他贊同UAW的進取立場以及團結工人的努力,但不得不承認工潮牽涉很大風險,罷工長期拖延最後無法成功的話,將令工人希望幻滅,尤其同工不同酬的二級職員制度的維持將令工會的前景嚴重受損。布魯斯金同時憂慮,即使工會在合約上取得勝利,也會導致車廠遷往墨西哥等地區,長遠來說等於打了敗仗。
哈佛商學院熟悉製造業經濟學家石威利(Willy Shih)表示,資方還有其他對應方法,將供需工序留在美國的同時又削弱工會力量,包括讓生產程序自動化,或將廠房搬往南部工會力量較弱的州份。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