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職業素養 傲慢需付代價

柳早 中國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布錄音實名舉報國泰航空空乘人員歧視非英語乘客,在巨大的輿論波瀾之下,國泰航空公開回應稱涉及歧視乘客的空乘人員目前已經停飛,並承諾會嚴肅進行調查處理。

在網友公布的錄音中,可以聽到幾位空乘在討論乘客的英文水平,有乘客向空乘人員詢問有沒有毛毯,把blanket說成了carpet,幾位空乘便開始嘲諷,「If you can not say it in English,you can not have it」,「carpet is on the floor」,這明顯是在嘲笑乘客的英語水平。

相信人們不難感受到這就是一種歧視,是對乘客毫無尊重的嘲弄。即便博主列出的錄音不一定是全部事實,但機艙內錄影很容易就能還原事件全貌,那架航班內當時是怎樣的場景人們很快就能知道。

空乘的言行,本身顯得毫無職業素養、完全背離「服務業」三個字的要求。英語說得流利與否、表達準確與否,完全不是能否獲得應有服務的前置條件。乘客付了錢,是被服務的,沒有義務去用清晰準確的英語或是其他指定語言,去適配空乘的語言;相反,空乘應當努力去理解乘客的訴求,這是一紙契約中甲方、乙方應有的權利和義務。

有意思的是,事件曝光後,有不少人在網上發出自己乘坐國泰航空時感到受歧視的經歷,這很難不讓人產生一種聯想,這家企業似乎在空乘培訓上存在問題,且毫無反思之意,這令公眾更加堅定要將該企業「拉黑」。

需要知道的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語言,語言不是共通的,但權利意識、服務精神是共通的,消費者無論哪種語言存在障礙,也都有權利要求平等的服務,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服務提供者來適配自己。

從現狀看,事實上很多境外的服務機構都在努力提供中文服務。原因也很簡單,「消費者」這三個字本身,就是權利和實力的代稱。相比之下,國泰航空幾位空乘的言行未免太不合時宜,也似乎忘了很重要的一點:經歷了幾十年市場經濟教育的境內消費者,完全清楚如何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沒有理由「唯唯諾諾」。

該事件也給所有存在跨國業務的企業提了個醒,在服務消費者時,少挑剔一些消費者,多考慮一些基本的市場規則和商業倫理。如果在這些問題上掂不清輕重的話,所有的傲慢都終將付出代價。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