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高22層的熨斗大廈(Flatiron Building)過去4年來幾乎空無一人,其商業辦公室空間的價值在疫後經濟下幾乎崩潰。然而,當紐約市官員希望用這幢空置的著名大廈來安置持續湧入的移民時,卻被熨斗大廈老闆古拉爾(Jeff Gural)斷言拒絕。
《紐約時報》報道,面對未來幾周預計將湧入的移民潮、不堪重負的收容所系統和異常緊張的住房市場,紐約市官員開始實現「絕望孕育創造力」這句格言,著力與各大房東及商界領袖接洽,努力尋找足夠大的空間來容納南部邊境移民。
作為紐約市地標的熨斗大廈,由於出價1億8950萬元的買家未能支付10%定金,因此需再度拍賣。
熨斗大廈建造時被稱為福勒大廈(Fuller Building),於1902年完工,當時為紐約市最高大樓之一。自最後一位租戶麥克米倫出版社(Macmillan Publishing)於2019年搬出後一直空置。5名業主在大樓翻新問題上爭執入稟,州最高法院去年3月22日下令出售。
市長亞當斯的幕僚長瓦拉克(Camille Joseph Varlack)向所有市級機構負責人下達命令,要求列出所有擁有的任何財產或空間,可以用作臨時收容所安置尋求庇護者。這些空間面積應至少為1萬平方呎,沒有已知的安全及建設方面的危害,並且有自來水供應。
對於拒絕成為「收容所大廈」,古拉爾解釋說,「這裡沒有浴室、沒有暖氣、整幢大樓也損毀不堪了。」本報訊

熨斗大廈過去4年已幾乎丟空,目前需要再度拍賣。 Dave Sanders/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