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藩市華埠所在的第三區市參事佩斯金(Aaron Peskin)坦言,以他擔任市參事17年間的經歷看來,令人惋惜的是,華人代表是近年來最少的一屆市參事會,他願意幫助華人社區培養更多新一代華人民選官員。他也認為,當下面臨諸多挑戰的華埠會靠著堅韌的力量重生。
佩斯金今年初第三次當選為市參事會主席,他坦言,與前兩次擔任市參事會主席的情況不同,這次非同尋常的是三藩市和整個世界正在走出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打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注重合作而非政治博弈。他形容擔任主席近三個月以來,與其他同事的工作是「令人愉悅」(Pleasing)的,大家在如何令三藩市經濟復甦、改善公共安全以及減低財產犯罪等方面,都很容易達成共識,特別是與市長布里德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交流和合作,這些都令他感到欣慰。
「另一個華裔」看華社所需
「我非常悲傷看到當下市參事會僅剩一位華裔市參事陳詩敏(Connie Chan)。」經常自稱是「另一個華裔」市參事的佩斯金稱,作為非華裔擔任代表華埠的市參事多年,他一直認為市參事會的華裔代表比例要與人口比例相符,當下代表不足已經影響到他處理華人社區關注的問題。他說,以前他提出一個涉及華人社區的法案,很容易獲得四五位亞裔市參事積極踴躍的響應,讓他工作起來更順暢,現在卻僅有一位華裔,其他市參事雖然都會給予支持,但氛圍還是有很大不同。
佩斯金說,與多年前相比,華人當下的挑戰更多更甚,是一個遭受疫情、仇視亞裔以及治安等多個議題集中打擊的社區,相比之下需要的幫助也更多。他說,當下華埠亟需經濟復甦,吸引更多遊客回歸,而填補空置店舖、保存大型餐館確保華埠舉行繼續舉行更多大型宴會等措施也非常重要。
佩斯金揪著白鬍鬚笑說,追溯當市參事的資歷之深,鬍子從黑到白就是一個見證。他的鬍子也曾在選舉時成為標誌,曾獲很多華人暱稱為「鬍鬚佬」。他認為,身為非華裔,當年從多位華裔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大的經驗就是要直接與社區對話,他說,並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和華人互動,從最初參加華埠各種機構活動以及接受華文媒體採訪的緊張,到現在能夠把多元的華埠社區組織和機構名字如數家珍,通過多年一次次的深入拜訪與共事後,現在與社區相處自如甚至非常享受。
樂於聆聽 懂得聆聽
「你要聆聽真正的人說話,特別是那些最脆弱的人。」佩斯金說這也是他對未來想要競選市參事的人的建議: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必須要真的喜歡社區喜歡與人打交道,才能勝任這份工作。他表示社區是非常聰明的,要聆聽不同華人的聲音,有助於在執政時明確方向。他熱誠願意為新一代有意參政的華人擔任導師。當然,他建言社區除了有意者積極參政外,普通選民也要多投票,多做義工,主動聯絡自己所在地區的市參事,了解當下的市政訊息,如此才能確保更多的華人影響力。
他提到,對於當前碩果僅存的華裔市參事陳詩敏,三藩市人更應該做的是保護她,他稱讚陳詩敏在市府工作多年,很多方面經驗非常豐富,是一位非常勇敢的華裔女性,敢於在很多問題上堅持自己的立場,這些都是難得的非常符合資格的華裔政治代表。
移民城市 維護權益
今年已是佩斯金擔任市參事的第四個任期,直至明年11月其席位會開放選舉。按照三藩市的法律,他必須停止擔任該職位四年後,才有資格再競選。他坦言無意競選州級別的官員,他喜歡為三藩市本地工作,特別是為華埠。他表示自己每每回到華埠就像「回家」,走在華埠街頭,總是會有人為著他主動用粵語問好,他喜歡這種滿足感。
當下美中關係面對很多不確定性,市府會影響本地華人的權益?佩斯金堅定指出,國家層面的互動影響將不會令本地華人社區受損,這不是三藩市的城市價值觀,三藩市是一座移民城市,華人在三藩市的歷史悠久,這裡的華人會受到保護。他評價類似於德州反對中國人購買土地的法律是違憲作為,是完全不可容忍的。
佩斯金表示,華人應該為自己的社區感到驕傲。因為在過去的百年來,華埠曾經歷過各種的挑戰,從大地震到經濟危機,都挺了過來,他相信這次也一定可以。他說,佩服華人的一點是,這是一個堅毅的社區,遇到問題會自己照顧自己,想辦法發聲維護權益的社區。在社區遭到不公時,看到的是很多人站出來抗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僅僅依賴外部的幫助。佩斯金說,身為立法者,面對能自助的社區更容易合作和展開行動。本報記者徐明月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