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產業市場大 包袱也是動力

中國進入老齡社會已是不爭之事實。據統計,二○○一年中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有九千零六十二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首次突破國際老齡化社會百分之七的標準線,這也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此後,中國老齡化程度繼續上升。到二○一八年底,六十歲以上人口達到二點四九億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七點九。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達到一點六七億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點九。

人老就要退休,進入被照顧的群體。中國老年人比例,無論放到哪個國家,無疑都是一種壓力。中國又是講究「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傳統,把老人境遇作為衡量幸福標準的國度,面對大比例的老年人口,社會負擔就更重了。

事實上,這些年中國的養老開支一直在增長。中國養老資金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二○一六年的支出是三萬四千零四億元,二○二一年的支出是六萬一百九十七億元,五年間淨增長二萬六千一百九十三億元,增長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七。

由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由基本養老費與財政補貼、全國社保基金、部分國有資產股息構成的,基本養老費又是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的。隨著人口老化,享受養老保險的人越來越多,繳納基本養老費的人相對減少,基本養老保險收入的增速開始低於支出的增速。這也意味著政府用於老年人養老的資金早晚會捉襟見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和社會各個層面,需要另闢蹊徑,開拓一個新思路,設法擴大老年人的養老資源,把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從「包袱」變成「動力」。這個思路就是大力發展老年產業。

受自然規律制約,要把兩點五億老年人通通變成生產力是不可能的。但是,把他們變成積極的消費者則是可能的。兩點五億人的規模,相當於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四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和。這樣一個人口規模,一旦產生強烈的消費欲望,對相關產業的發展必定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首先,老年人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網上調查,中國城市中的老年人百分之四十五有存款。二○一六年的存款餘額已經超過十七萬億元,人均存款將近八萬元。如今五年過去了,這個數字肯定又有更大增長。

其次,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是廣泛的。老人照護消費是最基本的需求。老人照護又分老人醫療服務、老人餐飲服務、老人衛生服務、老人居家保潔服務、老人護理技能培訓、老人心理健康輔導等一系列消費內容。此外,還有老年用品的設計、生產、運輸、銷售等一條龍消費產業,每日不斷產生新的產值和利潤。

再次,老年人的消費模式是發展的。「老年」概念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概念,生活品質和醫學水準的提高,不斷賦予「老年」新的涵義,一代「低齡老人」正在出現。許多六十歲的人雖已退休,身體狀況卻依然壯健,他們對生活仍有許多要求,遠超傳統養老模式。如參加繼續教育課程,投入時尚文化活動,熱衷遠足旅遊觀光,飼養陪伴型寵物等等,形成了層次多樣,內容豐富的消費模式。隨著社會發展,老人消費模式的變化不會停止,只會越變越精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兩點五億老齡人口的消費需求,無論如何都會刺激老人經濟的發展。有人預計,中國今年養老市場將會達到人民幣十一點八萬億元的規模。

但是,與整個中國老年人數相比,這個數字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如果政府能夠積極協調和推動這項產業發展,企業家也能看到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把更多資金和精力投放到這個產業上,中國的老齡產業無疑將會發展得更快,品質也更高。反過來,就有更多資源可以用來照顧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人們能夠過上發達國家老人們的優質生活。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