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 經濟走向「暴風雨之海」

美國勞動力市場今年前九個月增加了三百八十萬個工作崗位,是四分之三個世紀以來第二強勁的一年。然而橫亙在美國及全球的財經陰霾不容小看,多位財經首腦已提出警告宜妥為因應。在經濟前景不明,參考美國經濟信號好壞參半,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在作出重大財務決定前,更為妥善考慮,或能降低涉險機率。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三月份的調查發現,在缺工潮未解的此時,轉換工作的好處更多,例如薪酬更高、職務調整、工作與生活之間更為平衡。面對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工人們也持續透過組織工會、或試圖發動罷工爭取權益。全美鐵路工人九月時揚言罷工,一旦付諸行動,恐衝擊美國大部分經濟領域,驚動白宮採取行動來化解。俄勒岡州的伐木工人和明尼蘇達州的護士也在同一個月發動罷工。部分職場專家因此認為,有利於工人的條件似乎將繼續存在,可以好好把握火熱的勞動力市場。

然而,從大企業領導人對經濟前景的預估則大相逕庭。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表示,美國經濟正閃現警示信號;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蘇德巍也表示,企業應該謹慎保持警惕,做好準備防範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前者是美國最大的雇主之一,後者是金融界巨擘,而掌握財經方向的美聯儲則繼續加息以對抗四十年來的高通脹,速度在短期內很難減慢。而從全球局勢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全球經濟正走向「暴風雨之海」;世界銀行也表示,世界可能在明年逐漸走向全球衰退,二○二三年出現衰退的評估並非空穴來風。

觀察美國高科技產業,也印證所言非虛。科技業過去是美國的強項,然而科技類股今年的表現明顯弱於傳統產業。臉書打算透過裁員等手段,降低至少一成的成本;谷歌母公司字母已要求部分員工,若仍希望留在公司服務,應申請新的職位;Snap公司也已進行裁員;電商巨頭亞馬遜將在年底前凍結零售部門的招聘,顯示該公司為因應網路銷售下滑,正進行人力調整,成為最新一家放緩招募的大型科技公司。

在過去的一年\xf9堙A許多工人為了追求大幅加薪轉換跑道,但他們的新職位並不一定更有保障。在對商業周期變化敏感的行業(例如零售業)一旦進行「瘦身」,這些新進員工常是裁員時首波被考評的對象。一些專家認為,現在未雨綢繆不是壞事。

任何事情都有其一體兩面。經濟衰退讓資方及勞方都感到不安,但這是商業周期的正常組成部分。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收縮,從疫情流行停工中迅速復蘇後的一段降溫期是合乎邏輯。考慮到美國整體經濟局勢明暗互見,無論是企業、家庭或個人作出重大財務決定前,值得更務實地重新評估自身財務體質。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