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 中港通關衡量緩急

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從二○二○年二月八日宣布「封關」,至今仍未恢復與內地通關。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大受影響。過往曾多次傳出「中港即將通關」的消息,但最終都是「只聞樓梯響」。皆因香港疫情幾度大幅反彈,通關一事仍待仔細考量。

近來,為方便往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北京接受港府請求,為需要北上到內地就學的香港中學和高等院校學生設立特殊通關配額,毋須與其他港人爭搶每天二千個入境名額,並針對港生要飛往的城市增加航班,讓他們能在開學前到學校或高等院校報到。至於幼稚園及小學生,則因為學生須家長或監護人陪同過關,所涉問題複雜,估計首階段安排只涵蓋入讀中學及高等院校的港生。

根據現行從香港通關內地的政策,深圳灣口岸每日通關檢疫配額為二千個個,並另外增設「人文關懷通關名額」給特殊人士,包括經香港入境深圳的國外留學生,或參加重要考試的考生,但不包括到內地升學,或回港放暑假的港生。因為需求旺盛,網上預約檢疫酒店房間,每天二千個名額抽籤總是抽不到。此外,就算幸運抽中,成功從深圳灣口岸入境,但須在酒店隔離七天,另加三天家居醫學監察,待檢疫完畢才能進入社區。因此,需要往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就擔心錯過報到限期。

此次事件凸顯港人對中港通關需求大,一直以來,香港民間希望通關的呼聲極高,過去兩年來受到防疫封控措施影響,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難以發揮,各行各業都受影響,尤其旅遊、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因為失去內地客,均陷入困境,從而衝擊經濟復蘇。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最新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七的會員認為,與其他各地通關是重拾香港競爭力,提升對人才吸引力的關鍵,並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其中,八成二的會員將與內地通關視為最優先事項。

當前內地仍實施嚴格防疫、動態清零措施。北京當局對跟香港恢復通關最大疑慮,無疑仍是出於香港本地疫情未見平穩。今年初,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曾透露,去年底,香港有兩個半月零確診,北京當局原準備好今年一月九日或十日逐步恢復香港與內地通關,但在宣布安排前幾天,香港就出現疫情,短期內並沒有受控,結果通關計劃煞停。此次會放寬通關管道,一是考量港生面臨的實際困難,二是港生開學,並非需經常往返兩地,以及針對港生要飛往的城市增加航班,均屬短期彈性措施,並非恆常化,相信不會對內地防疫造成太大壓力。

澳門早前進行多輪全民檢測以後,成功令得當地社區個案清零,近日更可放寬旅客入境出示疫苗接種證明限制。但香港本地個案一直高於內地所有省市確診病例總數,疫情更是幾度反復。近期,新冠確診數字再現大幅反彈,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也表示,Omicron BA.4及5升至四成,令個案上升有加速趨勢,超過一萬宗個案「不是無可能」。這種情況下,中港通關的難度頗大。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