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風雲變幻 戰略定力誰更高

美國眾議院議長普洛西的亞洲訪問團,在台灣停留不到一天,掀起兩岸的浪濤,甚至可能改變美中在台海態勢,也考驗各方的戰略定力。

今年下半年在美國、中國大陸及台灣恰好都有選舉,也都有不能輕易退讓的壓力。普洛西還想拉攏日韓台的半導體業者,將此行拉高到國家安全層次。然而出訪的時機極為敏感,從中情局長到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都無法說服她,最後白宮只能推說,此行「由她自己決定」。也因此有評論認為,美國總統無法阻止同黨的眾議院議長,採信國家安全團隊認為不明智的外交策略,這是政治功能失調的體現。

中方事前透過各個渠道說明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據外電報道,中共於七月底內部「迎接二十大」會議時,領導人提到台海表示會堅決維護國家安全,且「大力度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全方位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此次解放軍的演習不但是武力展示,過去所謂的「海峽中線」已不復存在。延長演訓時間,也是表現中國具有整套的武力,也不怕泄露相關武力參數,這次軍演是嚴肅以對。

反觀台灣內部,有人說民進黨政府是被動接受普洛西來台,但也有消息指,這是台灣外事部門花費巨資在美國聘請公關公司發動普洛西訪台。直至現在,主事者還強硬地回嗆大陸,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然而,從各方連日來的報道比對,可以了解兩岸軍事的差距日益擴大。台灣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剩不到三個月,綠營的「抗中保台」牌雖不見得普遍受到認同,但普洛西訪台前後讓綠營重新掌握話語的主動權;而藍營的個別縣市長候選人雖各有優勢,但未能營造有利的聲勢,恐暫時落於被動。

經過此一事件,美中關係過去賴於危機的控管已不復見,鄰近諸國擔心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警告,美中關係正在惡化,台海緊張情勢恐無法很快減緩;新加坡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接下來的數十年,區域可能不會像先前那樣和平穩定。

普洛西訪台事件發展至今,台海出現九六年以來最緊張的時刻,但由於各方在緊迫時保持風險的控管,使得八月的第一周在驚險中度過。不同專家認為,從半年以後到二○三六年之間,無論是擦槍走火還是積極備戰,是美中在台海最有可能出現攤牌的時刻,考驗著雙方的戰略定力。時間會往哪方傾斜?從政治經濟人口數及民心來看,往台灣傾斜的機會可能不會是最大。

如同專家所述,如果美中不幸出現兩強相爭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將在「冷戰」與「冷和平」之間來回擺動,「希望不會爆發戰爭,但肯定會出現令人焦慮的時刻」。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