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恨的「卡農曲」

(蘇潔明)

  可能你從來沒有聽過「卡農曲」一詞,但這首樂曲你一定聽過,無論是電視、電影、廣告、宴會、公司周年發布會序幕……也常常出現這一個調子,尤其是教堂進行婚禮,由花仔花女先帶領March In,再到伴娘,最後到新娘子伴隨著「卡農曲」一層一層的音樂,簡單莊嚴浪漫地步進教堂,十多年前一套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更把這首樂曲帶到了人們喜愛的巔峰。

  這首樂曲也是樂團演奏曲目當中的常備項目,因為邀請我們表演的團體及客戶總愛點這首歌,我們對於這首歌總是又愛又恨。愛的地方是因為經常演奏,所以大家對每一個音符和每一個和弦已經滾瓜爛熟,基本上每一位樂手不用排練,也可以即席在台上表演;恨的地方是這首無限輪迴八個和弦的樂曲,真的讓樂手很厭倦,尤其是低音聲部,全曲就只有無限重複八個長音,而身為大提琴樂手的我,也很明白林家謙為甚麼說不想再唱《一人之境》。

  「卡農」其實不是樂曲的名字,而是巴洛克時期的一種音樂曲式,是輪迴曲或輪唱的意思,樂曲旋律基本上不斷演變重複在八個和弦之上,不同的樂器組合也可以逐層加上,所以可以伸延出千變萬化的組合版本。現在我們常聽到最出名的《卡農曲Pachelbel’s Canon in D》,是一六八○年德國作曲家約翰.帕海貝爾最著名的作品。

  流行樂曲當中也經常採用「卡農曲」的八個和弦重新配合旋律,最經典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梅艷芳的《似水流年》,還有九十年代大部分的K歌:容祖兒《我的驕傲》、古巨基《愛得太遲》等等。所以要學伴奏流行曲的基礎,熟練「卡農」的八個和弦變化是必備的鋼琴技巧。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