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程式追蹤候審移民 民權團體斥侵犯隱私權

■在疫情期間,當局利用手機程式追蹤被釋放的移民,以確保他們會出席驅逐出境的聆訊,但有關的措施被指侵犯了移民的隱私。美聯社

媒體調查採訪後發現,移民執法部門在新冠疫情期間實行新措施,要求等候法庭發落的移民安裝手機應用程式,以便當局監控,大批從羈留設施獲釋的移民,也需定期接聽政府的電話,或者向當局發送自拍照。移民權益團體質疑,連串做法侵犯移民私隱。

美聯社報道,涉及爭議的是1款名為「SmakrtLink」的應用程序,3年前只有不足5000名移民,應政府要求在手機中安裝了這款程序,但是到了現在,數字已增至12.5萬人。移民權益倡導陣營批評,許多移民為了離開羈留設施已支付了保釋金,只是因為移民法庭個案積壓,所以遲遲沒有出庭,行政部門不應監控這些民眾,何況移民案件不屬刑事,絕大部分移民候審期間都無需拘留,不能遭受囚犯般的對待。

據了解,疫情期間政府將大量服務移至網上,拜登總統也要求司法部減少將候審移民送往私營監獄,因此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擴大了SmartLink的適用範圍,藉此確保移民會如期出席審訊。而在這段時間內,移民法庭積壓案件已增至160萬宗,出庭輪候時間動輒數年,也使得移民長期滯留境內,身陷既不是合法留美,也不至於被驅逐出境的尷尬局面。

媒體調查後發現,SmartLink由科羅拉多州博爾德(Boulder)的BI Inc開發,其母公司GEO集團本身經營私人監獄業務。

ICE回應查詢時拒絕談論這款應用程序,只是表示政府以其他方案替代拘留,可以有效追蹤獲釋候審的移民,而官員最近出席國會聽證會時也說,使用SmartLink的成本較低,追蹤每個移民的每天成本只需4.36美元,遠遠低於羈留的140美元。

據悉,SmartLink推出初期,性質相當於使用條件較寬鬆的腳踝監測器,主要用於沒有犯罪紀錄、也無需拘留的移民,旨在免除移民定期報到的麻煩,現在執法部門在南部邊境截獲無證移民時,無論對方是尋求庇護的難民申請人,還是從羈留設施獲釋的移民,都需安裝這款應用。

按照流程,移民法庭確定聆訊日期後,涉案移民如果缺席,立即就會被法官頒布驅逐令,找到下落後就會被遣返。數據顯示,在2018財年,約有1/4案件因此簽發驅逐令。但有論者質疑,移民若有意躲避法律追究的話,大可拋棄手機然後搬家,停止向政府報到,可見SmartLink的效果有限。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