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與春節雙至話防疫

(丘福隆 洛杉磯)

春寒料峭天地蒼茫,大雪凍雨物流窒礙,又因病毒肆虐而人際交往稀疏,使2022年在格外孤寂陰濕的氛圍下悄然到來。面臨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與春節的洶湧人潮,如何防止疫情再度爆發乃成極為艱鉅的挑戰。

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全球便能封城一個月,即使當時沒有疫苗與解藥,理論上冠狀病毒亦將因無處可傳而終結流行(雖然躲在人體宿主細胞內的病毒仍可能在未來作怪),最經濟實惠的防疫方式莫過於此。但前提是,全球必須有便宜有效的快篩診斷試劑,以及精準可靠的確認硬體設備做後盾,再加上有豐厚的醫療空間與資源。然而事實上當時全球社會並無如此條件與共識,這種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也就無法實現。

新冠病毒是病原體已經確定;疫疾可迅速傳播亦能理解。但是,過去數波爆發性疫情仍然難以得到合理的解釋。我們知道,經由人與人傳播的感染方式有其特性:(1)有連續性;(2)初期傳播需要一定時間。換言之,爆發式的疫情傳播不符合人傳人的感染模式,反而有可能是人為因素所致。

譬如: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經過四代傳播而傳染至萬人需要一個月。如果在一個月不到便有逾萬人感染,傳播鏈感染的模式無法解釋。此外,若某人在某地產生病毒變異株,可以理解。但若許多人在世界各國同時產生雷同的變異株病毒,則只有人為因素可以做得到。

生物恐怖攻擊(Bioterrorism)是極為敏感的議題,甚少有人敢於提及。如果我們因為對該議題所知甚少,而且又提不出任何有效解決方案,故避而不談尚屬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我們迄今仍然害怕眾怒難犯而不肯誠實面對現實,找出原因研究對策,已經不可原諒,況且比爾蓋茲早在去年之前便已對此議題有所提示。

關於新冠病毒造成大陸數處海鮮市場疫情事件(是否屬於故意人為目前尚無定論),官方已有詳細追蹤記載,並已建立起符合「冷鏈傳播」的疫情發展記錄。亦因此,大陸應付「冷鏈傳播挑戰」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目前比較麻煩的是,Omicron變異株到處肆虐,感染源頭不明,幾乎無計可施。因此,如何斬斷病毒經由國際航空傳播,並防範於未然(防止類似來自空中的911復仇攻擊事件)乃當務之急。針此,本文作者提出下列建議,敬供讀者與有心人士參考。

首先,為求能夠設計出簡易有效的防疫方法,我們必須認識一些與病毒傳播有關的基本資料,例如:(1)受過病毒感染或打過疫苗只是表示體內的「抗體生產系統」及「免疫反應機構」受到活化刺激,至於抗體的產量以及免疫保護力是否充分足夠則完全因人而異。(2)抗體與免疫力隨血液而運行。換言之,身體表面及血液到不了的地方便不受抗體與免疫力的保護(有保護性黏膜或激素等處除外)。故此,病毒仍然能夠附著在打過疫苗者的上呼吸道,然後再被傳播到下一個患者。(3)下一個患者是否會發病,由入侵的病毒量與患者的總體免疫力當場對決而決定。(4)如果入侵的病毒發生突變,原先的抗體性能與免疫力亦隨之改變。(5)病毒務必在活體細胞內才能複製衍生,亦在液態中最容易變性死亡。此外,低溫雖可延緩病毒變性死亡,但亦阻止病毒的複製。再者,固化與脫水可停止化學反應,因而有助於長期保存病毒活性。總之,將病毒冷凍乾燥處理以製造生物戰劑雖然技術上並不容易,卻仍是中小型實驗室可以做到的方法。所以,對付凍乾病毒將是今後航空防疫必須考量的課題。

其次,我們也須了解所有診斷測試都有其偵測範圍與物理極限,若盲目相信國內外產品或相關數據,很容易造成疫情失控而無以為繼。因此,嚴實的空航疫情管控必須從查驗旅客登機證開始。事先不作任何假設也不求證旅客是否為不帶症狀的病毒感染者,一切以登機後的檢測數據為憑,讓科學說話,按照簡易可行的客觀鑑定,走完設定的防疫流程。

人員管控方面,旅客經查驗登機證後,發給每人兩個專用口罩和兩個小樣品瓶。入機艙前旅客必須將專用口罩戴上,並將登機證的條碼貼在小樣品瓶上面。這個特殊口罩的正中心位置有一個直徑半公分的圓形孔洞,此孔洞又由一塊一平方公分的小紗布遮住,而該紗布能夠吸附呼吸空氣中的飛沫與浮游物質。

在下機後出關前,每位旅客必須取下專用口罩,並用牙籤將紗布從孔洞中捅出來,使其落入小樣品瓶中,然後再將該瓶交給機場檢測人員做十分鐘的病毒快篩。大致上,如果旅客已經感染病毒,或在旅途中呼吸大量含病毒空氣,則此時紗布上應該粘附許多病毒,因而使快篩結果呈現陽性。若如此,機場人員便可據此做進一步確認測試與因應處理。若結果為陰性,則旅客可進入通關程序,而第二套專用口罩與小樣品瓶可在往後的防疫隔離期間派上用場。

至於物流管控方面,行李與貨物可分批放入正壓加溫倉庫再抽濾空氣。如果濾紙上測出病毒,則該倉庫物品應進一步逐一確認細查。此外,因病毒最怕濕氣高溫,若能將物品加熱至攝氏45度後再進行空氣抽濾,則防疫效果更佳。

冬奧與春節即將雙至,把守國門防止爆發性疫情至關重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希望兩岸三地能夠很快的發展出一套嚴格的管控策略,從而保障人民福利民生。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