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公布 民眾體感差異大

(信海光 中國)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經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9629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而普通人感覺數據比預期高,與日常中的經濟體感相較存在差異。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的數據比很多人預期要高,既包括一些普通人的預期,也包括高盛這樣的專業機構。

就在4月11日,高盛剛剛上調了中國經濟今年一季度以及今年全年的增長預期,將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從前值4.5%上調至5.0%,對中國2024年全年GDP增速預測也從前值4.8%上調至5.0%。

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也對預測值進行了上調,但5.3%的公布數據比高盛上調後的數據依然要高。

而普通人感覺數據比預期高,則一部分是因為與日常中的經濟體感相較存在差異。比如股民在體驗一季度的股市後,可能就會感覺經濟增速不是很好,中小微企業主、超市老闆等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感覺。

經濟體感與經濟數據存在差異屬於正常現象。因為中國目前整體處於經濟復蘇期,經濟復蘇有不平衡性,各行業有先有後,對於個體而言,生意下滑、收入下降、財產減值的痛感一般要遠大於恢復期收入正向增長的快感,這也是人之常情,也促成了經濟體感與經濟數據之間的體驗差。

從統計局的經濟數據到普通人的經濟體感都恢復到疫情前,可能還需要更長的過程。要下大力氣提升民眾可支配收入,當勞動者有了更高收入,對未來有了更好的預期,一切自然就迎刃而解。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