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奢望病毒銷聲匿跡 部分大學嘗試共存政策

本報訊

春季學期開始後,部分專上院校開始調整防疫政策,從以往的嚴加防控過渡到與病毒共存,並檢討是否維持大規模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推遲面授課程等措施。

《紐約時報》報道,隨著新冠變種Omicron肆虐,民眾開始發現疫情並不會輕易消退,新的病毒株可能還會陸續有來,嚴防死守不是長久之計,而且Omicron引發重症的風險似乎較低,也沒有必要為此勞師動眾。正是在這些思維下,部分院校開始以「風土病」(endemic)的原則應對新冠肺炎。

康奈爾大學校長波拉克(Martha Pollack)表示,教育界似乎正經歷「過渡期」,希望在新冠肺炎成為類似季節流感的傳染病後,各方能夠放寬防控尺度。西維珍尼亞大學校長吉伊(E. Gordon Gee)也說,不應為了疫情而動輒關閉校園,因此該校進入春季學期後,不會再公布檢測及隔離數據,只會公開教職員和學生的疫苗接種率。

其他大學方面,部分甚至已經放寬隔離規定,哈佛大學正制定「就地隔離政策」,大部分檢測呈陽性的學生可繼續留在宿舍,甚至可與室友同房。校方也向全體學生發出電郵,表示願與學生啟動「對話」,共同商議處理室友染疫的對策。對此有學生批評管理層決策混亂,大批同學共用寢室、浴室未必安全。

即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