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新 三藩市)
在中國提起兩彈一星,許多人都知道與鄧稼先,錢三 ,朱光亞,周光召,王淦昌等科學家的貢獻,有很大關係。可是,卻很少人知道這些中國頂級科學家,都是趙忠堯的學生。
趙忠堯(1902-1998),浙江省諸暨人。1920年,他年十八歲,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物理系,後轉至東南大學物理系學習。1925年在東南大學畢業,以優異成績分配到清華大學任助教。1927年趙忠堯到美國留學,考入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核物理教授、諾貝爾獎得主密立根,真是名師出高徒,在密立根的悉心指導下,學業大進。1929年,趙忠堯發現硬r射 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出現「反常吸收」現象。翌年,趙忠堯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他轉到德國哈羅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同年9月,趙忠堯發現與「異常吸收」同時存在的還有「額外散輻射」,遂寫出《硬r射 的散射》論文,發表於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
1931年秋,趙忠堯又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原子核研究大師盧瑟福(E. Rutherford)一起工作。同年年底,趙忠堯應聘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回國前,他已經在中國《物理導報》和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硬r射 與互子核的相互作用》等論文,盧瑟福給予很高學術評價。臨別時,盧瑟福把50毫克鐳當做禮物送給趙。
趙忠堯到清華大學,首先在中國開設核物理課程,並主持建立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趙忠堯是世界物理學界第一位發現正電子的存在,也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位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他觀測到正負電子湮滅輻射,比後來安德遜看到的正電子徑 早了二年。可是,兩年後,安德遜卻以正電子徑 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獎,而在早兩年前取得成果的趙忠堯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許多人都為趙忠堯抱不平。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趙忠堯離開北平,離開前他抱50毫克鐳當寶貝,暗藏在一個泡菜 子\xf9堙C
華北失守後,清華大學遷至長沙,當時的氣氛很緊張,到處風聲鶴唳。有一天,一位乞丐模樣的人衝到長沙清華大學門口,說是要見梅校長,門衛不讓他進。剛好雙方在爭執時,梅貽琦校長發現了,定睜一看,這位乞丐模樣的人,不正是趙忠堯教授嗎?怎 變成這個樣子。於是,便把他引進校長辦公室,倒了一杯熱開水。趙忠堯多 想喝水呀!可是他還是把正事先說,說這個泡菜 子\xf9婺邞漪O50毫克鐳,是在梁思成的幫助下,冒著性命的危險,從清華大學實驗室取出來的,現在可放心了。後來,趙忠堯又隨清華大學遷至昆明,組合成西南聯合大學。楊振寧就是當時聯大的學生。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趙忠堯回到北平,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1946年,趙忠堯受中華民國政府的委任,前往美國比基尼群島參觀美國的原子彈實驗室。比基尼群島是美國原子彈誕生地,現在有一種三點式女性 裝,稱為比基尼,也是取名於此。原子彈與三點式 裝,風馬牛不相及,只是廣告商用此作為推銷商品的手段罷了,就此打住。
趙忠堯在比基尼參觀後沒有回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處繼續進行核物理和宇宙射 方面的研究。
1950年,趙忠堯衝破美國的阻撓,毅然回到中國大陸。1951年1月,趙忠堯回到久別的北京,受到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熱烈歡迎,參加歡迎儀式的有李四光,竺可楨,吳有訓,錢三 等數十人,有不少是趙忠堯舊交和學生,久別重逢,其欣喜之情是筆墨所難形容的。
1955年到1958年,趙忠堯主持建成中國最早的70萬伏和200萬伏高氣壓型的質子靜電加速器,為中國核物理加速器和真空技術,離子源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基礎。以靜電加速器為基礎,又主持建立了核物理實驗室,具體領導和參加核反應堆的研究。
1958年,趙忠堯負責籌建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任系主任。1972年,趙忠堯參與高能物理研究所籌建工作,多次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1995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會獎給趙忠堯十萬港元。他把全部獎金捐給中科院數學物理學學部,作為科基金,以資獎勵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病逝,享年96歲。趙忠堯作為中國核物理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