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需求持續攀升。從Instagram、Facebook、YouTube到TikTok等大型平台,用戶每天觀看數以十億計的短視頻,企業更從這波內容爆炸中獲益。對創作者而言,這往往意味著必須比以往更頻繁產出內容以維持影響力和生計,尤其當越來越多人工智能(AI)生成的垃圾內容滲透到平台中時。
據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道,曾任YouTube訂閱量第一的頻道MrBeast短視頻內容主管的尼奧(Jay Neo)認為,AI能協助創作者洞察內容成效,並據此發掘新的創作方向。
因此他與前Palantir工程師庫瑪(Shivam Kumar)、創作者瓊斯(Harry Jones)共同打造了創作者輔助平台Palo。
尼奧18歲時加入MrBeast團隊,負責觀眾留存率工作,分析各項數據指標,試圖找出視頻觀看量下滑的關鍵點。
尼奧的代表作是一條詢問路人是否願意飛往巴黎只為買條法棍麵包的街頭視頻,累計觀看次數突破18億。
2023年,尼奧與另一位MrBeast共同編劇創立多個頻道,每月達到逾十億次觀看。
這些經驗讓尼奧領悟到內容構思與數據分析蘊藏著巨大能量。2024年初他共同創辦Palo,將追蹤視頻各項指標累積的洞察,轉化為創作者工具。
Palo應用程式有三大核心功能,即AI驅動的創意構思與規劃工具、數據分析系統和社群平台。該公司引導創作者整合所有帳號後,工具便會分析其短視頻內容,提供成效的深度洞察。
擔任技術長(CTO)的庫瑪說,Palo運用混合模型提取出數據樹,其中包含吸睛元素、觀眾情緒、興趣主題、原創性及潛在相關搜尋詞等洞察。
這款AI規劃工具有著於其他聊天機器人同樣的對話介面,除了提出一般性問題,還能要求它依據特定公式生成腳本。
若創作者偏好對話較少的視頻,該工具亦能生成包含不同吸睛點的分鏡腳本。社群功能尚處萌芽階段,目前僅允許創作者間互傳信息。
該公司與粉絲過百萬的約40位創作者合作進行了測試,如今開放給擁有10萬粉絲的創作者使用,月費250元起,並提供進階選擇。
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