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改善華埠環境 須政府重藥治本

官方的巡查團剛離開,華埠的無家可歸者問題又再死灰復燃。華埠商戶聯會提供

上周,市長辦公室、中央警署、第三區市參事辦公室以及鄰里街道團隊先後前往華埠花園角廣場一帶走訪都板街、天后廟街、積臣街等多條街區,強調將針對公共安全與環境衛生問題採取行動。官員與巡邏警員的身影剛從花園角離去,廣場卻很快再度「淪陷」:人行道、公園長椅重新被無家可歸者佔據,現場瀰漫刺鼻酸臭味。原以為社區將迎來整頓措施的商家與居民,22日向本報反映,直言:「昨天的希望,今天就被現實打臉。」

第三區市參事李爾德25日回應表示,市府與多個部門已制定三項具體措施。首先,工務局將加強針對華埠非法傾倒的執法,並已著手增聘人手,預計新加入的員工將投入更多時間在華埠巡查與開罰,辦公室會密切跟進招聘進度。其次,三藩市警察局承諾自11月26日起,在華埠部署新的「安全大使」,於早班商戶營業時段提供額外支援;中央警署亦於11月24日獲授權,可安排兩名警員加班,並將班次提前四小時,以加強華埠巡邏及協助驅散受無家可歸者問題影響的區域。第三,鄰里街道團隊已增加華埠巡查次數,重點關注林華耀街、花園角廣場及商家反映的其他街段。

華埠商戶聯會會長邵旗謙與商戶們22日在花園角及周邊街區拍攝的一批照片,讓社區對官方措施的期待再次降溫。照片中,有人以超市購物車推入大量雜物佔據公共空間;有人席地而睡,阻塞行人通道;更有人在長椅與角落聚集吸食大麻,混雜尿味,令花園角整體環境烏煙瘴氣。不少經過的遊客與居民掩鼻快速離開。

邵旗謙說,雖然部分社區人士擔憂「家醜外揚」,不願公開問題,但長期遮掩只會使華埠積弊難除。他說,社區普遍已形成「不希望華埠淪為第二個田德隆」的共識,政府唯有下重手,才能真正改善環境與治安。

工務局公共關係專員吳宜聘25日向本報指出,市府確實有專門部門負責全市的環境執法工作,但因問題區域眾多,執法人員無法每天到華埠駐點巡查。為加強執法力道,工務局已計劃增聘兩名新人,但招聘、背景審查與培訓需時,預計需數月後才能正式投入華埠相關工作。

吳宜聘強調,市府瞭解華埠居民的迫切需求,相關部門將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加強巡查頻率,並與警局、街道團隊合作,尋求更有效的綜合改善方案。

儘管官方已宣示一系列改善華埠治安與環境的措施,但商戶與居民普遍認為,僅靠短期行動難以根治問題。他們期望政府在執法、社區服務、無家可歸者援助等方面投入更多持續資源,讓華埠不再在「整頓」與「反彈」之間反覆循環。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灣區